阅读历史 |

第九百四十八章:挽回形象(1 / 2)

加入书签

花厅中的气氛,变得越发的凝重。

朱鉴这话,明显是赌气说的,但是,却也不无道理。

诚然,朱仪说的没错,皇帝如今乾纲独断,是因为有了乾纲独断的能力,强行想要阻止,难度非常大,成功的概率却很小。

但是,事到如今,他们其实早就已经没有了退路。

还是那句话,朝堂之上,最难更易的便是立场,如今的局面,他们不敢也不会改换门庭,天子也不可能真正信任他们。

所以说,他们得保住太上皇这杆大旗。

朱鉴提出的办法的确不怎么样,但是,他的方向是没错的。

虽然说,皇帝对待太上皇,一直执礼甚恭,吃穿用度都丝毫不缺,甚至于,在太上皇屡屡有出格的举动时,也尽量退让。

但是,事实上所有人都清楚,这对天家兄弟的关系并不好。

而且,太上皇的存在,本身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个威胁,所以,皇帝一旦彻底掌控朝堂,做到一切大事都可一言而决。

那么,他还需不需要维持这副兄友弟恭的虚假和睦,就未可知了。

所以说,这其实是个死结。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大势,但是,作为旧臣,他们明知道这是大势,却必须去阻拦。???..coM

因为,他们注定会是被大势抛弃的人。

就拿陈懋来说,当初土木之役刚刚发生时,朝廷急召他回京主持大局,虽然不曾亲自出战,但是,的确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完全有机会掌管京营,成为武臣新一代的话事人。

但是,最终他却只能当一个闲散的侯爷。

这当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从陈懋自己的角度出发,就算不提先皇当年的嘱托,太上皇当年对他的重用之恩,单说宁阳侯府和其他勋臣多年的交情关系,能抛得掉吗?

陈懋是被英国公张辅一手提拔起来的,如今英国公府式微,他能眼看着袖手旁观,甚至和英国公府作对吗?

还有定西侯府,阳武侯府这些老交情,他们都跟着英国公府主张迎回太上皇,陈懋难道要跟他们都决裂吗?

他做不到!

天子也清楚他做不到,所以,他注定不可能得到真正的重用。

对于天子来说,用一个太上皇的旧臣,不确定性太多,偌大一个朝廷,不会有谁是少不了的。

陈懋有战功,有资历,有能力,这都是优势,但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优势。

所以,天子召回了杨洪,提拔了范广,晋封了李贤。

他们有的有战功,有的有资历,有的有能力,或者兼而有之,更重要的是,身家清白,用起来放心。

这是先天的劣势,避免不了的。

在场的这些人,除了朱鉴之外,基本上都是如此。

因此,短暂的沉默之后,还是张輗开口道。

“国公爷,你说的我等都明白,但是,乾纲独断并非是什么好兆头,不管是对朝局而言,还是为了保护太上皇,都不能让朝堂成为皇上可以一切一言而决之处。”

“而且,既然国公爷把话说开了,那老夫今日也说几句犯忌讳的话。”

“当初太上皇亲征,便是受了王振蒙蔽,一意孤行,就算不谈别的,单说为了国家社稷,不再重演土木之事,皇上的这般举动,我等也不能听之任之,对吧?”

毕竟是亲家,张輗的口气还是比较温和的。

有些事情,不提的时候是禁忌,但是真的说出来了,那股压抑的氛围反而会渐渐消失。

他的这番话,既是在帮朱鉴说话,可仔细一品,其实还是在护着朱仪。

要知道,土木之役,对于太上皇来说,是个不能提的话题。

就像朱鉴刚刚说的,他们的这番谈话,私下里可以说,但是拿到太上皇面前,必定是要招致他老人家雷霆大怒的。

所以张輗这番话,另一层意思,其实就是帮着朱仪拉所有人下水。

这场谈话,如果只有朱仪提了土木之役,那么,消息传到太上皇那里,自然是朱仪来承受怒火。

但要是大家都说了,不论是什么看法,至少,算是同进退了,自然也就没有不长眼的,会在太上皇面前说闲话。

正因于此,张二爷才一反常态的,提起了什么社稷大局,说了一番文臣口吻般大义凛然的话。

这层意思,朱鉴自然也看得出来,所以,他并没有因为张輗的开口而放松神色,反而因为对方这种暗搓搓帮亲不帮理的举动更加不悦。

朱仪看着朱鉴的这幅脸色,倒是也不客气,道。

“太上皇面前怎么回禀不说,但是至少,我不会像朱阁老这样,不想明白就擅自行动,到最后只会闹得鸡飞蛋打。”

“你!”

眼瞧着对方越来越咄咄逼人,朱鉴面色通红,须发皆张,连声道。

“好,好,好!”

“既然如此,那老夫倒想听听,国公爷有什么妙计良策,能不闹得鸡飞蛋打!”

说着,他连礼节都不管了,直接退了两步,坐在椅子上,望着朱仪,眼神当中都透着怒意。

面对这种状况,朱仪却并不在意,平复了一下情绪,他开口道。

“朱阁老,我并不是在否认,你保护太上皇的举动不对,如二爷方才所说,皇上乾纲独断,任何事情都一言而决,不止对你我不利,对于国家社稷,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就算要阻止,也要讲究策略,不能盲目冲突,说句不好听的,往日里,阁老就是太过冲动了,以致于,好心办了坏事,让自己在朝堂中的处境越来越恶劣。”

这话说的口气温和,但是,落在朱鉴的耳中,却怎么听怎么别扭。

不过,事到如今,他也懒得和朱仪争辩,只是冷冷的看着他,想看看对方到底能说出什么花来。

于是,朱仪转过身,面对着在场众人,道。

“我刚刚已说了,如今皇上已非当初刚刚登基时,根基不稳,如今朝堂之上,有不少皇上的亲信,而且都占据要位,所以,硬碰硬是不行的。”

“长久以来,我们都觉得,皇上是一个在乎声名的人,所以,我们一直的手段,都是在朝堂上制造事端,阻挠皇上对太上皇不利。”

“但是其实我们都错了!”

朱仪的面色严肃,又抛出了一个令在场众人惊讶的结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