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于大人学坏了!(2 / 2)
但是,这是因为都察院的特殊体制决定的。
都察院掌监察之职,为了保证言路的通常,没有其他衙门一样的层层设置,对于全国的各州,府,县,由都察院直接派出御史巡查,每年定期述职,奏疏直送中枢。???..Com
所以,十三道御史加起来核定员额一百一十人,看似很多,但是须知,大明如今有两千多个县,六百多个州,府。
这一百多个御史,放到全国的范围内,其实也就刚好够用而已。
其次就是六科,相较于十三道御史,六科更加独立,严格意义上来说,六科本身就是独立的衙门,其主官是掌事的都给事中。
但是实际上,由于对六科的考核权,由都察院和吏部共同掌握,所以通常意义上,朝中也将六科归于都察院。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陈镒这个左都御史,是可以同时代表科道的。
六科给事中人数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共计定额四十人。
和十三道御史不同,六科不必出巡各地,只需要留在中枢复核政务,看似轻松,但是实际上,六科的事务繁重,还在内阁之上。
在朝堂当中,六科往往最出名的时候,是和皇帝呛声,阻止天子胡乱下诏。
但是事实上,那是偶发情况,六科真正要监察的,是日常的政务决议,谓之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按照事务的不同分类,从地方衙门,到朝廷六部各个衙门,所有的奏疏递上来,在经过内阁票拟,天子朱批之后,在正式拟旨之前,统统要送到六科重新进行复核。
这个复核主要是制度上的复核,以吏科而言,官员任命流转,是否符合铨选的规则,被流转的官员情况是否属实,有无谬误,若一切无误,则副署后,颁行到对应的衙门,若有误,则送回宫中,驳斥对应的衙门。
换句话说,小到普通的犯人的流放斩首,大到类似整饬军屯,东宫出阁这样的大事,六科都要参与其中,日常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因为深度参与各种朝廷政务,六科还要负责监察百司,一旦在复核政务的过程当中,发现是因为大臣舞弊徇私而导致的,还要负责弹劾。
如果说十三道对应的是地方,那么六科对应的就是中枢。
科道并立,构成了大明庞大而完整的监察体系。
从这个角度而言,六科合起来一共一百五十人的定额,其实并不多。
所以,陈镒说的是实话。
科道看着人多,但是实际上真正能抽调出来的寥寥无几,很多的紧要之处,根本就离不了人。
何况,托去年土木之役,还有前段时间京察的福,科道现在不是满员状态,想要从中抽调出去清查军屯,就更加困难。
于是,听完之后,王文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照此说来,如今科道能调拨的人手,大约在十人左右,如此一来,若要满足兵部刚刚的需求,至少要选授五十名科道官员,如此一来,科道的实际官员数量,必然会超出原本核定的员额。”
“如此庞大的数量,且不说一次性选授难以保证都是可用之才,纵然是选授出来,吏部也要考虑,在此次整顿军屯之后,这些官员该如何安置。”
“如今六科十三道的实际官员,大约有一百一十九人。”
“故而老夫觉得,可以自翰林院选拔十人,自春闱当中选优秀者十人,暂时补充到科道当中,另外再烦请陈总宪辛苦些,从六科十三道抽调出二十名御史及给事中,协助兵部清查军屯,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