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章 铁骊去又还(1 / 2)

加入书签

话说这柳云辞和邓林乘舟南下,都说骑马坐船三分险,二人这一路上也发生了些许小意外,但还算顺风顺水,不日便到了乌程。

不过寻找竹枝叟非桃笙的任务则进行得并不太尽如人意。这倒不是这竹枝叟小隐深山善于隐介藏形,也不是这竹枝叟心念旧恶吝惜美酒,而是这两人心不齐力不协。每次寻人不遇,十之有九皆因小隙沉舟所致。

有道是,“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这两个人在一起,一个呢,天晴不肯走,只待雨淋头;一个呢,江心补漏船,雨后送伞忙。一个呢,占着茅厕不拉屎;一个呢,拉不出屎来怨茅厕。一个呢,总当着矮人尽说短话;一个呢,秤砣虽小却可力压千斤。一个呢,针尖大的窟窿,都要掀起斗大的风来;一个呢,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两个人就是那翻贴门神总是不对脸,一时猫脸,一时狗脸,一时相憎于胶漆,一时又相爱于冰炭,一天之中鸡飞狗跳的时间总是多过同声共气的时间,待得双方干戈化玉帛,不是“日忽忽其将暮兮”,就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待从头,黄鹤不复来,清风愁奈何。

所以,这一趟本以为不需多少时日的寻人之行,竟也消磨得将近一个月之久,空教每日在家门口悬悬而望的沈无烟忧心良苦。

由始至终,两个人似乎都没有找到长久和平相处的方式。或许,这就是他们俩的相处方式吧。

相对于师潇羽这边欢笑载途的光景,他们俩这一段怨声载道的旅程确实少了些和睦友好的画面,不过相较于师潇羽这边各路牛鬼蛇神陆续粉墨登场的经历,他们这一段旅程又似乎多了许多令人怀念的人间温情。

二人的乌程之行,暂且不题。

且说师潇羽这一边。

刚出平江府的时候,师潇羽面色惨然,泣涕涟涟,一直都伤心不已。可是自打见到人间百戏、尝尽人间百味之后,她便把这份十分“伤心”裁作了七分新奇三分欣喜,每日只留开心二字在脸上。

一到落脚的地方,她便如鱼入海,似鸟归林,拉着杏娘四处转悠闲逛,非一次游玩个够不可!

吴希夷对师潇羽一向是宠溺惯了的,一任她东来西去的走马观花,毫不加以管束。见与之相伴的杏娘笑逐颜开,没有丝毫强颜欢笑曲意相从之意,他更是放任不管了,尽随二人“野”去了。

安不忘虞的祁穆飞有心约束,却也是束手无策。因为师潇羽总能找到各种理由开溜出去,而且她每次都拉上杏娘,祁穆飞想教训几句都无法张口。

不过,这样的新鲜劲儿,没过几天就蔫了。

如黄柏所言,师潇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是而,这游玩的兴致也日渐大减,日常饮食也渐觉乏味了起来,连这窗外“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异乡景致也渐渐生出了倦意。

是日,刚入江州地界。

她扒着车窗口,目光恹恹的没精打采。她心不在焉地看着道路两边的树木不住地向后移动而去,眼前却不经意地闪现出了过往的种种画面。

那一幕幕就像这两边的高木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哪一幕停留下来,也没有哪一幕多留一刻,所有的都很快就没了踪影,叫人猝不及防。

凝望着这些突如其来的梦幻泡影,沐浴着林木间参差错落的浮光掠影,师潇羽的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与愁闷。吴希夷见她心慵意懒的,还道她是水土不服所致。

一行人行至一山林之间,路遇一个三岔口,不知前路该走哪一条,是而便在这路口临时歇脚,竹茹和南星驰马前驱探路,祁穆飞向吴希夷密密嘱咐了几句,便道往溪边汲水去了。

留下吴希夷和两个丫头在车上歇息。

吴希夷多日守夜,有些疲惫,众人散去后,他便半躺着闭目养神。师潇羽坐车坐得乏了,又兼心情郁闷,故下得马车来散散步伸了个懒腰,杏娘收拾车内物事儿,未有即时跟着下车来。

也许是真实天意弄人,在姑苏的几天,总是雨雪不断,难得见一日完整的日轮,阴沉沉的天空让人的情绪也不得舒展。而自打车马离了姑苏,天空每日放晴,杏娘的心情也逐渐开朗了起来。

尽管她的心头也似这老天爷一样飘浮着少许凝滞不动的浮云,有些近,有些远,有些洁白似雪,有些肮脏如墨,但洒在身上的阳光已经让她那颗心真切地感受了几分暖意。

有那么一个瞬间,她的耳边总会想起她的师父徐婆惜在临别之时跟她说过的话——“这回出去,要是能不回来,就别回来了。”

虽然那很明显是一句愤世嫉俗的负气话,杏娘当时也不以为然地一笑置之,可如今回头再看,她觉得这是她师父说的为数不多的真心话。

那日,她在车上,望着车窗外的沈无烟,她竟情不自禁地落了泪。这其中,很难说有多少是真正与沈无烟有关的,但她不得不承认,那座城里的某些人那座城里的某些事已经在她心底扎下了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