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1章 逆转(1 / 2)

加入书签

开了本新书: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级,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

而这次荷兰人选择谈判的对象,其实就那么两家。

毕竟在芯片制造这个领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起。

因为这玩意真的太贵了,不信你看三桑和特极点,他们如果说建造一家芯片加工厂,那动辄投入都要上百亿美元。

因为生产芯片,可不光是光刻机非常昂贵,而且还非常费电。

想要建造一家芯片工厂,这里面光是配电,你就要花进去好几十亿去购买设备。

还有就是各种废水处理,以及高危化学品的处理,这都是非常费钱的。

所以想要生产芯片,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起的。

而在咱们国内,其实也就两家企业真正在做。

两家企业都位于魔都,一家是某微电子,另外一家是某芯国际。

采用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家主要是自研光刻机,而另外一家则是一边研究仿制,一边采购。

与此同时再给全国的各家需要芯片的企业进行代工。

在此之前,这两家企业真的是尝尽了被卡脖子的痛苦。

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光刻机,他们根本就买不到。

而你说要自研的话,可惜因为人才缺乏,技术也相当缺乏,再加上很多关键部位的专利还被人那在手里,还缺材料,缺资金。

反正进展一直非常缓慢,甚至当人家荷兰人的7纳米光刻机量产的时候。

咱们这边才刚刚攻克90纳米的光刻机技术。

等到人家5纳米光刻机出来,咱们这边才刚刚开始28纳米光刻机的研发。

而且迫于某些方面的压力,某单位还提前宣布咱们已经攻克了28纳米光刻机的技术。

但事实上,是否真正有攻克,这个可就不好说了。

否则的话,在年初的时候,全球市场出现汽车芯片短缺的时候。

咱们作为全球最大的工厂,也不至于不能补上这个缺口,给全球供货了。

要知道目前汽车芯片使用的主流,也就是28纳米的芯片而已……

以前往往都是这两家企业,主动去找荷兰人谈判,愿意花高价,从荷兰人哪里购买光刻机。

就比如年初的时候,某企业就和阿斯麦谈成了一笔十二亿美元的采购。

不过具体细节并未对外透露,但用脚趾头想也能知道。

人家卖给咱们的肯定不可能是顶级的光刻机,别说顶级了,就是28纳米级别的估计都够呛。

不过也可能是28纳米级别的,毕竟咱们自己的研发也到了这个节骨眼上。

如果在这个时候把28纳米的光刻机卖给咱们,这样就会打乱咱们自研的节奏和步伐。

毕竟老外可不傻,坏都是冒坏水的那种坏。

有很多领域,咱们都是这么中招的。

就是有一些科技产品,他就不卖给咱们,逼的咱们自研。

可当咱们马上就要取得突破,就差那么临门一脚的时候,他就来给你搞破坏。

把成品卖给你,不让你最后去突破那一脚。

而搞过科研的都知道,这最后临门一脚的重要性。

如果你自己搞明白了,那就是一理通百理明的事。

今后你可以把这些技术无限的复制,用到下一代的技术上。

而如果你就卡在这个步骤上不能突破,那么你在进入下一代产品研发的时候,也会同样被卡在这里。

甚至你在下一代产品研究的时候,从一开始可能就要走很多弯路。

毕竟很多技术,都是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错过的。

就比如当年咱们自研的大飞机。

其实最初是要放在沈飞研发的,那时候沈飞的科研人员也足够,技术根底也过硬。

可是某些人就非得把项目抢过去,然后硬是以行政指令的方式把专家都调到魔都去成立专家组来搞这个项目。

好吧,集中了很多资源,终于是把飞机造出来了。

而且都已经进行了试飞了,甚至都飞上了青藏高原了。

就差最后的打磨抛光,精益求精了。

这个时候的大飞机,虽然是能飞,但不可否认还存在这油耗高,使用寿命不够长等等问题。

但只要你再继续打磨下去,只要你在坚持个十年八年的功夫,你就能真正打磨出属于咱们自己的大飞机了。

可就在这么个节骨眼上,米国人找上了门来。

说要把麦道公司卖给咱们,和咱们联合生产大飞机。

那麦道是啥啊?当年可是和波音齐名的米国著名飞机公司。

很多客机都在全球各地飞呢,甚至空客当时在他面前,那都是弟弟。

不过当时咱们还是很警惕的,还有这好事主动找上门来?

咱们自然要好好盘算盘算,于是也并没立刻同意。

可就在这时麦道找到了一个重要的人,并且那啥了他。

然后这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就否定了咱们的大飞机项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