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3章 这特娘的就是差距(1 / 2)

加入书签

开了本新书: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级,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

“咱们也不是没想过要培养一些匠人出来,可此前的问题吧…”

栾校长有些欲言又止,不过最后一咬牙还是说了出来。

“我也不怕自爆家丑,咱们的大学生啊,都是有一种天之骄子的心里。”

“你让他们坐在办公室里谢谢报告,或者到实验室去做做实验,那还OK。”

“可如果你让这些学生,到一线的工厂里去,如果只是实习一两个月吧,那还好说。”

“可如果你让他们干上一年半载吧,那他们肯定不干。”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坐办公室的,不应该像蓝领一样,出现在又脏又累的一线。”

“所以吧……”

栾校长都说到这了,肖锋自然是明白的很。

无非就是眼高手低呗,其实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这样的通病。

为什么国家倡导要在中考就开始刷了,就是因为有很多学生,确实就不是读书的料。

可我们国人家长吧,又一个个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就是不愿意接受自己孩子很平凡的现实,就想让孩子考上一个大学。

甭管这是几线大学,反正就是要上。

可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大学生,上的都是三本,结果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局面。

一方面是却是没有好单位愿意去这样的大学招人,另外一方面是他们眼高手低。

总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怎么能够读了大学之后,再去一线当工人呢?

工厂不愿意进,销售也不愿意干。

最后只能待在家里啃老,然后还说自己很佛系。

时间短还没问题,可时间长了,这就很容易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比如本来现在我们国内就面临养老金不足的问题,而且生育率也不高。

这里面确实有政策导向方面的原因。

但如果人人都去啃老,人人都学日本人当平成废宅,那未来的养老和就业问题岂不是更加严重?

你就说那些不出去上班的大学生,如果真的放下身段,踏踏实实的去工作,难道真的找不到工作?

无非就是有些工作,他们不愿意干。

而现在我们就面临的是这样的问题。

如果让学生们去技校,那能不能提高技校的教学质量,然后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好的向上通道。

这些学生在技校,学到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在一线实习两年。

再有向上的意愿,如果在能靠入到滨城理工大学这样的名校。

那么这些苗子,绝对比那些从高中考上来的学苗要更好。

因为他们有过一线工作的经验,也更加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而且经过两年在一线工厂的实践的淬炼,他们在吃苦耐劳方面也肯定比那些考上来,自认高人一等的学生们要更加脚踏实地。

“……相信这样的学生,入门会更快,而且培养起来也更加容易。”

“只要踏实肯干,我们就愿意加大力度培养,毕竟我们的精密仪器制造,可是打算培养工匠的。”

栾校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确实这精密仪器制造,可以说是非常乏味的。

有些零部件,你加工出来之后,那是要反复拆装,然后积累经验。

最终甚至可能要反复摸索好几年,才能把一台设备安装,调试到最佳状态的。

因为这种仪器,对精密度的要求,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

如果卖出去,那卖的可绝不仅仅是设备,卖的还有服务。

就比如当年,我国TOP2里面的燕京大学,就曾经有一个实验室,里面使用的一台德国产的透视设备出了问题。

当时他们就找了德国厂商联系,反馈了设备的问题。

结果对方冷冰冰的来了一句,让他们准备好30万欧元。

当时大学就恼了,啥玩意?

修一下就要三十万欧元?你咋不去抢呢?

哦,零配件要23万,你们派来的工程师,人工要7万?

我去你妹啊!

就派来一个高中生的技师,就敢要我7万欧元?

我丢,我就不信了。

于是该校组织了精锐力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攻关。

最后攻关一个月,以失败告终。

只能乖乖花了30万请了德国高中生技师,过来搞定了问题。

而现在理工大学想要生产制造的精密仪器也是如此,比如几乎大部分实验室都必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这玩意就分三种,大型透射电镜,低压透射电镜,冷冻电镜等等。

你以为随便一台,就可以拿过去就能用的?

这可都是需要专门人员,过去进行安装调试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