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55章 溃败(1 / 2)

加入书签

兄弟们我又双叒叕开新书了:重启人生: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

这都是日本人以前卡光洋的惯用招数了,可是这次却不好用了。

因为光洋根本就没找他们下单……

这是日本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要知道在减速器这一块,日本的日精,新宝等等,知名企业那可是多了去了。

要说起性价比,就没有比日本企业做的更好的了。

而且全球做机床的,只要你不是全产业链的,只要你采购谐波减速器,那你就绕不开日本企业。

以前光洋他们也知道,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一家二流企业。

虽然做出来的机床也凑合能用,但核心零部件一直不能全自产。

滚珠丝杠和减速器都要靠进口。

所以他们也没把这家企业太当回事,可是这次他们却傻了。

这家企业居然悄默声的后来居上,从他们手里抢走了大量订单。

而且甚至还有很多,都是以前和他们合作了很多年的企业。

他们也尝试通过一些渠道联系了那些企业,结果人家说了,没啥特殊原因。

就是想换换口味……

尼玛,你这不是敷衍老子吗?

你真当我们傻吗?我们也都悄悄打探过了,这光洋的机床,可买的比我们马扎克,和发那科的还贵呢。

你们居然和我们说,你们想换换口味?

这不对劲啊?

要知道以前这帮兔国企业,那可是最喜欢我们物美价廉的日本机床啦,可这次为什么宁可多花钱,也要买光洋的机床呢?

最后他们是怎么想也没想明白。

其实如果他们站在这些兔国人的角度在想想,说不定就能想明白了。

首先日本的机床确实不错,尤其是针对民营企业的。

价格便宜量又足,而且限制也不如德国人那么多。

最关键是便宜啊!

一台德国机床,动不动就一百多万美元,可是如果买日本货,也就是五十万就能买来。

便宜点的甚至二三十万美元都能拿下。

虽然性能了由布祖,但胜在便宜,而且对于民企来说,日本机床就足够用了。

后期的维护保养,哪怕日本人也一样很严苛,但也不像德国人那么严,还傲气哄哄的。

可问题是,现在我们光洋的机床也不差啊!

光洋的机床,价格是比马扎克和牧野的贵那么一丢丢。

但问题是人家的效率比你们高啊,就连一贯号称高效的德国机床,在光洋机床面前都不得不低头。

有江南一带的厂方就专门做过比对。

光洋的机床效率比德国货高出百分之二十五,比日本同级别的机床,更是能高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这样一来,就算花的钱多一点又如何?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人家那些厂商没说呢,就是精度……

没错,光洋机床的精度,比日本买的那些机床的精度要高了至少2μm。

而这高出2个μm的精度对这些厂家而言,那可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很多江南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大家知道什么是成本最高的地方吗?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那就是开模具。

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那你就必须要创新。

这创新分好多种,有的是在内里的核心关键技术上创新,有的则是在外形方面创新。

而不管哪种创新,你要生产出来,你都要开模具。

而开模具这个过程,就相当于芯片产业里最贵的流片。

一个模具开出来,价格很少会低于十万的。

而且为了保证模具的耐久度,以及做出来产品的质量,所以对模具的精度会要求非常高。

因为后面的生产,很多工件,都是要根据模具的造型对比着冲压出来的。

如果你模具的误差大,那么出来的工件误差就会更大。

最后组装到一起的时候,不但会影响性能,甚至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也会非常粗糙,非常差。

所以这时开模就需要使用到非常高精度的机床了。

而这种机床,却恰恰就是马扎克和牧野这些家伙不愿意拿到国内来生产的。

甚至连卖都不愿意卖给咱们。

所以咱们江南一带的中小企业,如果说开模,甚至很多都要拿到日本去开模。

而一套模具开出来,那真的是少则十几万,多则都是要上百万的。

虽然也知道,日本人就靠这一招从咱们身上无限的薅羊毛。

但大家也没办法啊,谁让咱们自己没有那样高精度的机床呢?

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咱们自产的光阳机床,那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开模具再也不用去日本了,因为用光洋的机床就足够了。

要知道这机床,可是能生产出和宝马发动机一样,公差只有2μm的工件呢。

用来开日用品的模具,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