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莫非王臣(2 / 2)
“天也不早了。你回来了不去上朝吗?”
“不要......我才睡了两个时辰。江山社稷太耗费人了,谁爱管谁管。”
景韬就是改不了他那间接性努力,持续性懒惰的坏毛病。
“景韬。”
承平只好窝在他身侧不能动。
景韬含糊不清地应付她:“嗯嗯嗯嗯。”
承平:“你要是造反,我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有你这么懒的人,国家就废了。”
景韬微睁着眼俯看怀里的人道:“都怪你祸国殃民咯。”
皇帝上朝后发现景韬没来,从宫里派人来撵他进宫。
“公主,昨天晚上突然好冷,有没有冻着你啊?”灼桃关切道:“我想进去给你送暖婆的,可是守夜的丫头说王爷歇在这儿了,我就没敢进来。”
入冬以来,她每晚手脚皆是冰凉的,丫头都知道她受伤之后畏寒,给加好多炭火。
承平正在戴耳环,一不小心扎到了自己。
冷?
她愣了愣。
昨个晚上变天了吗,可是她不冷啊。
关窈拍拍灼桃的头,笑她道:“傻丫头,你既然知道王爷在,还能让公主冷么!”
“说什么呢!”承平听了此话笑骂道:“还学会打趣我了,赶紧铺子里做事去,别一天到晚盯着我。”
灼桃和关窈皆憋着笑。
灼桃一边给她编辫子一边道:“王爷回来真好呐,我可真开心,要给公主梳个最好看的发式。”
承平道:“我看出来了,你比我还开心。”
关窈应和道:“这哪能呢,公主是在心里可劲儿乐的。”
承平恼羞成怒:“再说一句你们就出去。”
景韬吃好了早饭急着进宫,看承平仍在梳妆,溜进来说了一句:“晚舟姑娘,我走了!”
这下灼桃和关窈彻底憋不住笑了。
这什么鬼称呼啊!
李承平手里的金簪都被她捏弯了。
阿莱忙完过来,听说景韬昨晚歇在德音居了,合着自己前天晚上苦口婆心白干了呗。
她训斥昨晚守夜的小丫头:“你怎么放王爷进去了,连门都守不好吗?”
小丫头委屈道:“王爷说就看一眼,然后就没出来,我......”
阿莱扶额,心想:“我一个黄花闺女为什么要操心这种事情,是时候给她找个老妈子了。”
阿莱刚打了满腹的草稿走进去,承平见到她便道:“阿莱,去吩咐一下安叔,不要把精力放在追查天香酒楼那件事了,马上去查成远侯贺磊,以及整个贺家。”
这一大早怎么又开始布局了?
阿莱看承平正经的模样,连忙应了声是,转身要走出去后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走回来。
承平抬头道:“原因我后面再和你说,今天先见下陶寓凌,看看她能不能给我和贺家牵线搭桥。”
阿莱却一本正经地看着她说:“昨晚的事情,不能再有第二次了,不然药都白喝了。”
此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道:“好好好,现在就去拿手炉,我体弱多病好了吧。”
皇帝身边的方公公曾经也是先皇身边的人,和景韬的关系也不错。景韬以前也给他说过好话,所以经常给景韬提点一二。
方公公道:“昨天皇上心情不悦,这不,听说北境大获全胜,今天又好了。”
皇帝高兴的时候接见,一般没什么凶险,但景韬心里就觉着别扭。
兵部的意思是皇帝对于他擅作主张十分不爽,可是他又打了胜仗,按理说多少还是对他有气的,怎么会心情好呢?
景韬进去的时候,景熙正在看奏章,见景韬来了就给他赐座,和颜悦色地道:“三个月未见三弟了,你给兵部的汇报朕已经看过了,做的很不错,大大出乎朕的意料。”
“大大的出乎意料”才是这堆屁话的关键。
景韬自然是立刻跪下请罪,就算他不是八面玲珑,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景韬埋汰自己道:“大哥最知道我的,就是个疏蠢粗浅的行伍之人,做事不谨慎,说话不过脑。在上京闲了半年,碰上崔青这逆贼,手实在痒痒。”
这种话他在大臣的嘴里挺多了,便道:“你跟崔青向来交情不错,怎么最后下不去杀手,把这么大的功劳拱手让人呢?”
虽说和皇帝的对话没有一场是轻松的,但今天却格外含着如坐针毡的气氛。
从檀山的事情之后,他们很久不聊这样的天。
“臣弟不管什么交情不交情的,站在皇兄的对立面就是敌人。臣弟自然想要这份功劳,就是出了些岔子,没有得到皇兄许可就擅自出兵,不敢要。”
皇帝心里哼笑一声,他倒是自己心里清楚。
“那为什么亲自不带着崔青的人头回上京?”
景韬抬头,无奈地摆摆手道:“臣......唉,还请皇兄先恕臣弟擅离职守之罪!皇兄也知道臣弟王妃那件事,怕再晚回来就该赶上她抹脖子了。”
景韬接着十分惭愧道:“崔青的脑袋我是算准了万无一失才敢回来的!还请皇兄体谅我心急如焚......”
皇帝嘴角不易察觉地勾了一点,还以为是景韬学聪明,知道藏拙,故意将崔青的脑袋让出去——没成想依旧如此胸无城府。
“既然你也知道自己有罪,功过相抵,领旨谢恩吧。”
后来皇帝大致意思是叫他要以大局为重。景韬知道景熙想要借此打乱几大军区的部署,好让各守一方的大将不要在一个地方盘踞太久,都成了当地的土皇帝。
都让你谢恩滚蛋了,再触上什么逆鳞就不好收场了。
景韬走了后,方公公道:“皇上累了一上午,奴才给皇上端一碗参鸡汤暖暖身子。”
见过了弟弟,景熙眉头也不见松展。
方公公的脸都要笑抽了:“皇上不必忧心呐,三王爷可是您至亲的兄弟,这不就是给您分忧的得力帮手。”
景熙却不理会这句话,直接吩咐他道:“兵部尚书可还在候着?”
方公公又连忙去宣兵部尚书曹仕昌。
这场对话可比刚才更加凶险。
“曹尚书认为,朕还要不要收英王的兵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