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章 分功1(1 / 2)

加入书签

和水静居士告辞后,张璟立即拆开妻子写来的家书,虽然只是一些问候、嘱托之语,却让张璟的心情大为舒畅,长时间来的奔波以及一场大战后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尽管妻子告诉自己家里一切安好,让他不必担心,但张璟又岂能不担心?他离家千里,家里只剩一些妇孺,虽然有袁彬等人帮衬,但谁知道会有什么不测之事?

所以,张璟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够破局,早日返回京师。还是那句话,谈何容易,仅有战功是万万不够的。

第二天一早,张璟与水静居士带来的几个幕僚见了一面,初次见面,只是客套性的寒暄几句,然后张璟便让他们去镇守衙门去处理公务去了。

细说起来,镇守衙门的公务还是非常繁忙的,因为绥德卫是准实土卫,军事自然不必说,便是民政,也得承担一部分,绥德州的行政体系并不完善,需要借助绥德卫的力量。

把几个幕僚与镇守衙门原有的几个属员互相介绍了一番后,张璟便去了二堂,他呆会要与王春见面。

巳时,王春来了。

“都督千里奔袭,谈笑破贼,杨威域外,咱家佩服的紧!”王春上来就是一通马屁。

不过倒也不算言过其实,就张璟此次的战果,就算他自吹自擂,都不会有什么尴尬,外人吹几句自然就更没什么问题了,实打实的斩首近千,大胜而归,吹一波怎么了?

更何况王春可是等着分一杯羹呢,不把这次的胜利吹出花儿来,他怎么得好处?功劳越大,他们这些分功的得到的好处自然也就越多。

斩首一千与斩首十人,虽然都是杀贼,但能一样吗?

“某也不瞒老师傅,”寒暄了几句后,张璟开门见山,“这功劳再大,于我而言,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老师傅以为然否?”

王春点点头,张璟这话的确是大实话,当今那位陛下复辟后,得益于眼前这位年轻人,第二日就在朝堂上吃了一个憋,被狠狠的落了面子。

经此一事,尤其是最近这几年,张璟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劳,也别指望朱祁镇会赏功,不给张璟小鞋穿就已经不错了,还赏功,做梦去吧。

所以,功劳大小,对于张璟而言,并无二致。

张璟如此敞亮,王春自然也不会藏着掖着,毕竟是他有求于张璟,而非张璟有求于他,因此,王春也收起嬉皮笑脸,正色问道,“都督有何打算?”

“分延安、绥德二卫之兵,另置榆林卫,延绥镇守移驻榆林。”张璟笑道。

王春点头,张璟的这个要求很简单,就算没人帮张璟说话,朝廷也是会答应的,毕竟随着鞑贼入侵愈发频繁之后,绥德卫离前线太远的弊端越发的凸显,若是新设榆林卫,等于把防线前移百余里,对于防御鞑贼入侵而言,自然是有好处的。

“此事易耳,都督只管上书,咱家联名便是。”王春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张璟的这个要求,惠而不费嘛,傻子才会不答应。

不过,张璟的第一个要求如此简单,往后的可就说不定了,王春有些担忧,生怕张璟狮子大开口,但他又着实舍不得这次的大功!因夺门之变,石亨都能列出一个四千多人的请功名单,曹吉祥也不甘于后。

夺门的功劳很大吗?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一次投机之举罢了,多大的功劳?笑话而已。

这次张璟于河套斩首近千,这可是实打实的军功,是近几年来未有之大功!王春也不指望整出一个四五千人的名单出来,只要把自己的几个族人给报上去,谋个正经的出身就好。所以,他生怕张璟狮子大开口,一旦双方达不成意向,下次想遇到这样的好机会,可就不容易了。

“边军辛苦,粮饷或有不继,”张璟接着说道,“边军将士卫国戍边,从未敢有怨言,然士卒若饥困,又如何戍守城寨,恐饥馁军亡矣!”

王春扯了扯嘴角,军饷问题又不是延绥一地才有的情况,现在哪里的粮饷是足额发放的?把粮饷都发下去,这上上下下的,还怎么发财?

“这……”王春牙疼似的抽了口冷气,这事儿他可不敢跟着瞎掺和,他虽然是内臣,却也没有把整个官场都得罪的勇气。

张璟微微一笑,给王春吃了一颗定心丸,“老师傅不必多虑,某岂是那等不知轻重之人?”

王春打了个哈哈,“好说,好说,都督尽管明言,咱家听着呢。”

“将灵州盐课司纳入边务,由延绥镇守兼理,用以备饷,老师傅以为如何?”张璟直视王春,语气坚定,大有你若是不答应,咱们就一拍两散的势头。

王春暗暗松了口气,还不错,张璟并未狮子大开口,灵州盐课司每年盐课收入本来就是解至宁夏、延绥的,现在让延绥镇兼理,倒也算是正本清源了。

当然,王春还是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这,咱家乃是内臣,此乃外廷之事,岂有咱家置喙之理?”

“老师傅切勿妄自菲薄,”张璟奉承了王春一句,“老师傅身为陛下耳目,监察地方,力陈时弊,乃老师傅分内之事耳。”

“好,咱家答应了,”王春点头,“此事仅凭咱家,怕是无功而返,何不让徐中丞一同襄助都督?”

张璟点头,“某正有此意,还请老师傅从旁协助一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