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4章 家事(2 / 2)

加入书签

特别是逯杲,极得朱祁镇的赏识,袁彬是个厚道人,有些事情他着实下不去手,但逯杲不在意,他本来就是干这个的,不就是监察百官嘛,不就是抓几个人嘛?抓谁,陛下你发话,保证办的妥妥当当的。再说了,这上面不是还有个东厂吸引火力嘛。

跟东厂比起来,锦衣卫就是小打小闹。

所以,张璟在京师、特别是锦衣卫还是有些实力的,没一定的底气,还真没人想跟张璟死磕。

张璟外任,完全是自己作死的结果。不过是因为他自己看不下去朱祁镇等人迫害于少保的丑恶嘴脸,所以忍不住跳出来作了一下。要是他没作这一下,此时的张璟虽然可能升不到现在右都督的官职,锦衣卫和京营操练的差事大概率也得交出去,但至少不需要离京。

只要张璟不参与到朝争中去,朱祁镇最多也就给张璟换个清水衙门,一旦张璟在这期间有所表现,肯定还是会受到重用的。

毕竟张璟可是根正苗红,张父当年跟袁彬一样,都是朱祁镇北征时的亲随,要不张璟捅了这么大的漏子,把朱祁镇的面子都给揭光了,更是把石、徐、曹等人往死里给得罪了。

这些事儿,换了个人试试?君不见连胡、王两位大佬都自请致仕了嘛。

比照这两位大佬,张璟一个自请外任难道就轻飘飘的抹过去了?到了延绥后,有功就升官,该有的权柄一样都不缺,还没怎么着呢,这就升到右都督了。

所以,只要张璟在延绥兢兢业业的,不去做那些倒行逆施的烂事儿,不去搞谋逆,他的家人尽管远在京师,也绝对安安稳稳,没病没灾的。

“做事,做事,”张璟收拾心情,冲水静居士抱了抱拳,“一应军务,就劳烦居士了。”

“都督多带些兵马。”水静居士劝道,上次张璟出去,只带了数十骑,要是安安稳稳的,倒也没什么,就怕遇到贼寇之类的。

这里可是边境,各种各样的贼寇多如牛毛,有逃亡的军户、百姓,这些人的战斗力倒是没那么强,而且人数也不会太多,应对起来也没什么困难。

边境的贼寇可不仅仅是这些人,还有鞑贼,还有走私的商队,遇到这些人,特别是走私的商队,那可真是不死不休了!

有能力走私的商队背后都是有人的,或边将、或文官、或内官,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不缺兵马的主儿,能够拍出来护送走私商队的,定然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张璟一旦遇到他们,带的人少了,可真不好干嘛的。

由于孛来部主要在阴山一带游牧,山西的私商人几乎都会走河曲、府谷一线,然后进入河套,从河套入阴山。

所以,张璟遇到他们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不多带点兵,还真不安全。

跟晋商比起来,吕循、周端等西商的走私堪称小打小闹,没办法,陕西贫瘠,资源匮乏,而且交通不便,缺乏这样的土壤。所以,与北虏走私的商路紧紧的把持在晋商手里。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遇到了,只有不死不休一条路可走。所以,水静居士让张璟多带些兵马,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走私可谓是暴利!因为北虏缺乏冶炼钢铁的技术,所以钢铁十分匮乏,别说武器了,有点铁恨不得都铸造成铁锅。

一顶头盔相当于九头骆驼或其他牲畜,一副护腕甲相当于五头牲畜,一支长矛相当于五头牲畜,甲胃(包括头盔和护腕甲)一领相当于九十头牲口,一把高档剑相当于九头牲口,一把中档剑相当于五头牲口,弓和箭筒相当于三十九头牲口。

这简直就是暴利中的暴利!某些晋商就是看到了这条财路,四处钻营,依附于各级官僚,从而开始了他们的走私生涯。

晋商的这些烂事儿且不去说它,须知国朝官商一体的士绅阶层,就是晋商开其滥觞,西商、徽商承其流变,最后在江南演变成一个怪物。最后也完成了华丽的转变,由依附于官僚,变成了他们自己培养官僚。

简单的说,就是掌握话语权了。一个国家,商人掌握话语权会成什么样?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张璟算是仔细的走了一遍,上次只是走马观花,这次不同,哪儿修建边墙,哪儿修建堡寨,张璟都做好了规划,只要有了钱,张璟立即就会让人来修筑,前后边墙,后有堡寨,自神木至府谷的防线不说万无一失,起码也是固若金汤。

届时张璟只需好好好守住地势空阔的榆林一线,鞑贼还想跟以前一样,来去自如,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与府谷县一河之隔的是山西河曲县,再往东就是偏关,太原镇的驻所,总兵官是孙安,此君自正统初便镇守山西,一直到现在,可不是个一般的人物。

府谷县一共只有千余户人家,几千人左右,又紧邻黄河,鞑贼也不傻,不会到这等地方来,距离府谷县城五十里左右,太祖于此设木瓜园砦,有守军二百五十七人,马二百一十二匹。

因东胜卫内迁,木瓜园砦废,景庙时复立,这也是王祯的功劳,王祯镇守延绥十余年来,修堡寨十二座,初步构筑起了延绥的防线。

此时张璟便在木瓜砦,上次巡查,张璟根本没来过,这是第一次来。城砦位于木瓜山上,黄土夯筑,城墙高约两丈,占地不大,城周一里多不到两里,山上、山下皆是屯田。

此时都种上了小麦,麦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驻守木瓜园砦的把总叫做宋成,三十多快四十岁的年纪,身材高大,王祯筑城木瓜园砦后,便一直在此地驻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