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章 进文吏(1 / 2)

加入书签

“你们想必也听说了朕安排工部建造学宫之事了吧?”秦昭淡淡道。

“臣等听说了此事,此举实乃大夏之幸,苍生之福。”

听到他说的是这件事,群臣纷纷忍不住松了口气。

虽然建造学宫成本同样不低,但相比起那个劳民伤财,且不知效果的九州凝脉来说,学宫明显是利大于弊的。

而且寻常人家几乎没什么学习条件,导致民间学堂在各方面都效率低下,成本高收益少。如果王朝能自己进行培养,无疑好处极多,优势明显。

“嗯……”秦昭点了点头。

然而,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众人都有些变了脸色,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众卿也都知道,经过这次朝堂改制之后,看似相比于过去分工更加清晰明了,但其实空缺的位置反而更多了。尤其是基层官员数量,严重不足!”

“陛下的意思是?”吏部右侍郎,楚怀瑾的铁杆嫡系严坤出言问道。

“学宫好建,但想在短时间内培养人才却难。”秦昭沉声道,“所以朕准备先广招天下学子,来添补六部以及地方的空缺之位。至于其中具体的晋升路径,还需要各位进一步详细商讨。”

话音落下,楚怀瑾倏然抬头,看向高居龙椅的当今圣上,秦昭。

他听明白了,现在夏皇是不准备慢慢等这套官僚体系自然成型,而是准备往里面插人。

其实这种举动他能理解。毕竟当今皇帝刚刚登基,根基不牢,需要培植铁杆来增加朝堂上的话语权。

像晏青君、子非、余锐等人就是典型。

但是,此事完全可以慢慢来啊。晏青君和子非绝非等闲之辈,前者世家子弟,在军队根基深厚;后者同样出身不凡,而且极有悟性。

未来还有学宫中培养的大夏朝嫡系。

等这些人成长起来以后,水到渠成岂不更好。

“这么着急,他就不怕引起反噬吗?”此时楚怀瑾心中又是气闷又是惶恐。

他当然明白,自己的立场与秦昭并不一致。

二人隔阂早就有了,且不说之前李福困龙之事。单就以前,楚怀瑾是苛政极刑的铁杆支持者和主要推动者,秦昭的执政思路却非如此,这就是天然矛盾。

甚至与前者相比,后面那些才是致命的。

在官场上,私人恩怨不重要,理念是否一致才是核心,这是不容动摇的根基。

所以,他也清楚的知道,早晚有一天自己会退出大夏的权力中心。但现在看,这一天来得恐怕比想象中要快得多,这也是他气闷的原因。

而惶恐,则是他完全看不懂秦昭的操作。

要知道,当官可没那么简单,不是说你塞个读过几年书的学生进来,就能把事情做好。

未知总会让人恐惧,他现在已经不知道这个王朝未来走向如何了。

或是在新皇手中重生,或是就此沉沦……

但楚怀瑾却不知道,对方可是开了挂的。

与这位略显不安的中书令不同,秦昭心里其实有一定把握。

若说后世的政斗,他肯定差得远,入门级都算不上。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拿捏起来绝不困难,秦昭懂得太多这些人不懂的东西了。

最坏的情况也就是内部矛盾多一些,官僚体系变得臃肿一些,但动摇不了他的统治基础。

体制的好处就在这里,以皇权为核心向外辐射,只要他自己不跑偏,体系运转之下自带纠错功能。

他也承认,自己动作快了些。但是没办法,秦昭没时间在这些事情上过多耽搁,上界的威胁已是近在迟尺。

花费十几二十年来整顿朝堂完善体制,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任何制度,都不能撇开环境来单独考虑,如今的大夏这样做最为合适。

他没有犹豫,继续下令道:“朕准备将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其中具体的划分由吏部和礼部来制定,到时候交给朕看一下,部分品级之上的官员需要朕亲自考核。

“金鳞榜上的各方才俊,近期已经陆续来投。这是一个好兆头,但除了法家之外,其余各学派若想来为国效力,朕也同样欢迎。

“当然,各位众卿有推荐的民间人才,也尽可以让他们来试试。大夏朝堂,永远对天下有才之士敞开大门。”

“金鳞榜……”提到这个,楚怀瑾心中又是一阵复杂。

那份秦昭编撰的金鳞榜上,有一小半都是法家学子的名字。

一开始楚怀瑾是很高兴的,毕竟他自己就是法家出身,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意味着当今夏皇对法家的认可。

而且,这些名义上的同窗为官之后,几乎就是自己的天然盟友。

但现在,他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前两天有几个法家学子前来都城。被皇帝安排到户部、礼部和刑部之后,自己也曾派人前去接触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