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战争机器运转(1 / 2)
深冬腊月,黄河处于枯水期。
不过作为母亲河,古代黄河几乎没有断流过,哪怕是枯水期,水流量也十分庞大,商船运行毫无波澜。
这是因为古代没有水电站截流,没有城市生活用水抽取,也没有蓄水建坝。
所以在水资源丰富的古代,不可能让黄河枯竭。
除非河面结冰。
但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黄河结冰期主要在上游地段,洛阳属于中游区域,加上四面环山的特殊地理环境,将冷空气阻挡在外,所以这一段并不会结冰。
特别是小平津渡口这一段,是最暖和的地方,每年都有无数候鸟在这里过冬,后世的孟津候鸟湿地保护区,就是最好的证明。
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河面起伏飞舞,时而掠过水面,惊起波涛阵阵,时而落入河滩岸边芦苇丛,栖息繁衍。
平县很多百姓都埋伏在河岸边广袤的芦苇丛里,掏鸟蛋,捕候鸟,攫取大自然的馈赠。
这并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因为每年都有数百万只候鸟会从遥远的北方飞穿过黄河湿地与伏牛山脉,往南飞去,这里有时候会被作为中转站,有时候会作为栖息地,靠平县那区区几万人口,累死累活都抓不完这些候鸟。
楼船顺河而下,飘飘荡荡,出了司隶,就进入兖州与冀州地界,黄河为二州交界处,中下游地区两岸城乡无数,沿途县、乡、村,在王景治理黄河之后,密密麻麻的良田,沃野千里,养育无数儿女。
两日之后,大江东流,船舶就进入了平原国,如今的平原国相为沮授,听闻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四人回来,过了高唐县,在平原县下船,立即率领人马出来迎接,在平原县城外等候。
“使君!”
沮授与平原国大小官员过来迎接。
刘备牵马下船,脸色严肃道:“走,回齐国。”
“发生什么事了?”
沮授大惊。
刘备这一趟不是要回洛阳担任九卿吗?
怎么忽然就又回来了呢?
陈暮表情严厉道:“那董卓丧心病狂,谋害了天子,两度废立皇帝,大肆残杀朝廷官员,已是天怒人怨,比之梁冀还可恨百倍。大哥如今回青州,就是要举义兵,兴讨董贼。”
“原来如此。”
沮授也是聪明人,早听说过董卓在洛阳不干人事,上个月盗了先帝皇陵的消息传遍了天下,听到刘备这次回来是要兴兵讨伐,连忙说道:“我这就去准备。”
当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奔回青州治所齐国临淄。
之所以回齐国,是因为齐国位于青州中央地区,调度兵马非常方便。
如今青州经过陈暮、沮授、刘备三人先后治理,早就摆脱了当初百废待兴的模样。
鲁西、鲁北平原区粟谷和小麦大批种植,巨淀湖附近数十万亩土地都种上了水稻,通过水稻酿造酒水卖到天南地北,赚取的钱再雇佣百姓兴修水利,以便可以种上更多的水稻。
如此良性循环,不仅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就连很多官员也是心甘情愿做实事。
因为从今年上半年汉孝康帝去世开始,中央朝政混乱,大司农已经停止发放官员的俸禄,导致很多官员都没有薪水领,是刘备给他们发放薪水。
并且州牧之责可比刺史之权高得多,整个青州上下官员,州牧都可以任免,不需要经过朝廷的同意。
所以青州俨然成了一个国家,刘备成了君主,官员效忠对象,也变成了刘备。
抵达齐国之后,刘备立即召开大会。
临淄州牧府,刘备高坐堂上,这次会议是高层内部会议,并没有将各地官员全都宣召过来。
与会的有郑玄、管宁、邴原、王烈等青州名士,同时也是泰山学院的学院派代表,然后就是华歆、氏仪、孙邵、孙乾等青州本地官员代表,还有临淄孙家、管家、王家等青州豪强代表,最后才是关羽张飞陈暮沮授等一批老人。
其中太史慈之前担任洛阳军情司管事,现在跟侯栩一起秘密运送刘协,并不在这里。而典韦早前被任命为东莱典农校尉,在东莱半岛上管理屯田事宜,没有赶来,简雍则被任命为济南相,现在还在来的路上。
所以目前在这里的,就只有刚好人在临淄的一批人,其中像华歆氏仪孙邵孙乾等人,华歆是北海相,氏仪是东莱太守,孙邵孙乾则是在各地当县令,刚好年末回临淄述职,这才出现在这里。
但即便只是高层内部会议,厅内也是众星云集,人才济济,来了数十人,堂内甚至都已经坐不下。
这还只是在临淄城的人,如果把整个青州效命于刘备的官员武将全部召集来,怕是足足数百人。
这就是一个坐拥一个大州所能够拥有的实力,将来袁绍如果得了冀州,麾下人才大抵跟眼前差不了多少。
众人都是有素质的高级知识分子,在与坐之后,安静地等待着刘备开口。
“诸位,这就是天子诏书!”
刘备俯视众人,取出诏书高声道:“我这次被朝廷宣召,回洛阳担任大鸿胪。岂料到了洛阳之后,却发现洛阳已经被那董卓控制,董卓残害天子,盗掘先帝与公卿陵墓,无端杀戮朝臣,已是人神共愤。”
“后来我便潜伏于洛阳,暗中联络忠义之士,中常侍王钧,准备伺机营救天子。无奈董贼可恨至极,不仅再次废立皇帝,还派人下毒将天子谋害,谎称陛下暴毙。”
“董贼此举可谓残暴至极,好在天子早就察觉到董贼狼子野心,让王钧写了一份诏书,送出宫来与我。我此番回青州,就是要兴起义兵,奉诏讨贼,匡扶汉室,以不负先帝之恩,诸公以为如何?”
诏书送下来,给郑玄等人依次查看。
只见诏书上写着:“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至重。近者臣卓贼,出自阁门,滥叨辅佐之阶,实有欺权罔之罪。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皆非朕意。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元老,朕之至亲,可念高皇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祖宗幸甚!怆惶执笔,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负!中平六年冬十一月诏。”
上面四四方方,盖着一个大印,内容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确认了这是真的诏书,众人览毕,涕泪交流,为仅仅只做了几个月皇帝,甚至都还没有自己的谥号的刘协而感到悲伤。
郑玄德高望重,坐在刘备下首第一位,悲戚说道:“那董卓的行径,我即便是在学宫里治学,都能听到学子们议论。可见此人之残暴,实乃天下公敌也。今日见这诏书,才知道天子的悲惨遭遇。我虽老迈不堪,但玄德既是要举义兵为世人除害,亦是不能作壁上观,要老朽做些什么,玄德尽管开口。”
听到郑玄的话,刘备高兴地说道:“郑君虽一心治学,却依旧心怀天下,当真是我辈楷模。此番我回青州,就是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发讨董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二是征兵纳才,广招贤良,若郑君出面,撰写讨董檄文与招贤令,必然能大事可成矣。”
“好。”
郑玄点点头:“那由我来写檄文和招贤令。”
陈暮忽然说道:“郑公,我听闻陈留蔡邕如今正在泰山学宫?”
“不错。”
郑玄说道:“蔡邕亦是天下有名望的大儒,我知道他在泰山郡,庇托于泰山羊氏,就修书一封,邀请他来学宫讲学。”
历史上蔡邕这个时候已经在洛阳,他被宦官程璜曹节陷害,一直待在吴地,一直到中平六年,董卓掌权指挥,才被召入洛阳,担任侍中,左中郎将等官。
而在那之前,一直待在兖州泰山郡,受到泰山羊氏,也就是羊枯家族的庇护,直到董卓召他之前,都没有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