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取死之道(2 / 2)
面对刘备,王匡也是十分谨慎。
因为他很清楚以自己的实力跟刘备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可又不能放任百姓过河。
为此他就装聋作哑,一边派士兵去南岸阻止百姓,一边人在怀县,假装是部下擅自做主。
一旦刘备真的来找他麻烦兴师问罪,他就说是部下做的,不关他的事情。
这也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毕竟再不想点辙,治下百姓就要跑光了。
到时候没人种地,军粮从哪里来?部队就要解散。
那他这个河内太守,治下一没人口,二没军队,比在交州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刺史的士燮还要惨。
听到王匡的话,韩浩还想问问具体情况,就在此时,门外兴冲冲进来一名裨将。
“使君,好消息。”
那裨将就是王匡选定的背锅侠,还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
王匡见本应该驻守在河阳县,防止百姓过河的裨将忽然跑回了怀县,不由大为不悦,只是碍于他口中说的好消息,便板着脸道:“什么消息?”
裨将还不自知,单膝下跪拱手道:“刘备军撤兵了,他们把孟津渡口让了出来,这样百姓就不能够从沿河过去了。”
“真的?”
“属下亲眼所见。”
“好好好。”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王匡大喜。
为什么他的部下会与平县守军起冲突?
那是因为孟津渡口非常特殊。
黄河中央有很多岛屿和沙洲,平县河对面是河阳县与温县,在这一段黄河当中,有连绵数公里都可以通行。
所以此段也统称为孟津渡口,当初何进在这里驻兵,就是在所有岛屿沙洲上全部派兵把守。
如此百姓要想过河就非常简单,那么宽的区域,随便挑一截没有人控制的黄河段过河就行,根本就不需要选某一条特定的道路。
没有办法,毕竟就好像后世边境线很长,是不可能严密看管住所有偷渡者是一个道理。
因此王匡的部下就只能越过了边境线,进入了孟津渡口,也就是控制住河面上的沙洲岛屿,才能将百姓过河的道路堵死,这样自然就与原本驻扎在河面上的平县守军起了冲突。
现在刘备军忽然撤兵,就是把河上的沙洲岛屿让出来。那么整个孟津渡口,就掌握在了王匡手里,百姓就彻底没办法过河了,怎么能不让王匡高兴?
“听闻刘青州速来以仁义闻名于世,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使君,依我只见,这是刘青州给予使君的善意,我等也当回报才是。”
韩浩又向王匡进言。
王匡问道:“如何回报?”
韩浩道:“自然是向陈暮修书一封,好言答谢,再赠予一些礼物。”
“呵呵。”
王匡笑了起来:“那陈子归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得势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有什么好答谢的。我年长于他,又曾经仕于大将军,替大将军报仇,功劳比之他高得多。他尊敬于我,自行退兵,也是理所当然。元嗣之言,非高士之见,多此一举尔。”
“使君......”
“好了,莫再多言了,你退下吧。”
“唯......”
韩浩无奈,只能退下。
王匡却是面有喜色,刘备军撤兵,算是了了他的一桩心结。
他就怕万一双方起冲突,刘备真找借口收拾了他。
现在能够和平解决,就最好了。
那如今该做什么呢?
当然是把那些准备逃跑的世家大族全都抓起来,拷问粮草钱财。
嗯。
接着大刑,接着拷打,一定要将他们的油水榨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