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那年,是2001年(2 / 2)

加入书签

面对强权,该低头时还是要低头,不丢人,社会是人最好的老师。

低头,看了看机读卡、试卷和考桌左上角的准考证,很好,名字没变,父亲姓吴,母亲姓楚,他叫吴楚之。

字迹没变,手腕上的烧疤依然存在,是本体重生,不是穿越。

“本场考试还有15分钟结束,请各位考生注意时间。”讲台上飘来的一句话让正准备拜读自己试卷的吴楚之松了一口气,机读卡已经填完,试卷也写的满满的,看来苍天待我不薄。

检查完机读卡、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编号,吴楚之把笔放好,果断的埋头往考桌上就是一趴,引来不少的注意。

吴楚之是在本校锦城七中考试的,虽然监考老师是外校的,但考场内自然小半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同校同学。

在锦城七中他很有名气,成绩很好,有威望。

威望这个词,用在一个高中生上看似并不合适,但用在吴楚之身上确实再合适不过。

吴楚之从初中开始就在锦城七中担任校干部,着实为学生们办了一些大快人心的事。

特别是初三通过群策群力的发动校园集体作战,迫使历来保守的锦城七中在90年代末便一改土气运动服式校服为英伦风校服,男生还可以选择穿上中山装,女生也可以穿上水手服。

于是,吴楚之高一进校便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大量的学校社团工作没有拖累他的学习,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全校前五之列。

对于这个历来便是爸妈嘴里“别人家的孩子”的考试嚣张行径,老同学们已是熟视无睹,表示基操勿6,最多在心里腹诽着这种高考装X行为。

对于其他学校的人,吴楚之只能呵呵两声,看什么看,没见过ET嚣张啊。

“学霸”、“学神”这种网络用语在那个年代还没出现,那时人们称呼这类人叫做ET(外星人)。

没什么好担心的,前世高考数学149分,考后对答案是全对,鬼知道哪儿被扣了一分。

不检查了,真以为重生就凭借多出来十来年的阅历作为金手指吊打一切吗?至少数学不行,这一科对很多人来说,高考之日就是巅峰之时,毕竟平时生活中也用不到。

吴楚之也不无法例外,就算是研究生毕业时重生过来他也只能拿起卷子开启拜读模式,毕竟你用高等数学的方法解高考题一旦结果错误,过程分全无。

“嘶!”

低埋趴着的吴楚之收回了掐自己大腿的手,大腿传来的痛感传递到大脑,再一次让他确定这不是在天堂或者地狱,那么只有一个答案了:这个场景是真实的。

既来之,则安之吧。还有什么比前世失明失去自理能力更糟践的呢?

我的2001年啊!

关于那一年,对吴楚之这一届的高考考生来说,却真的完全算不上太友好。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意难平。

2001年,华国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行在五省试水的语数外+综合的3+X模式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取代了语数外+物化政历的3+2模式。

地理、生物登上了高考的历史舞台,听力考试第一次出现在高考的考场上。

25岁以上的社会人士和已婚人士已在这一年获批准许参加高考。

综合科目总分从试验田的260分变更为300分(地理、生物60分提升到100分)。

而这一系列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正式通知却是在2001年的1月才正式公布,那时第一轮复习已经完毕了。

总分的变化意味着题型的变化,怎么考?怎么复习?就连锦城七中的名师们也抓了瞎。

特别是地理,对于这届考生来说,天生就比后面几年的高考考生要少一年的学习时间。

毕竟到了高中,对于这种高考曾经不考的科目,别说是学生,就是老师谁又会花时间去钻研?

历史政治的分卷考试,吴楚之可以稳定拿到两科总分290,而面对历史政治地理合卷的文科综合,吴楚之的巅峰便是这次高考的251。

文科考试的高端局,2分便是天堑,何况40分的差距,这足以让他从文科状元的有力竞争者降到清北序列以外。

这一年,也是历史上最后一年高考连考三天,第一天语文文综,第二天上午数学,第三天上午英语。

想到这里,从重生懵逼中缓缓平静下来的吴楚之又开始激动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