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6章 一流中期(1 / 2)

加入书签

虽然这样的经历对于中武世界或者是高武世界的然来说,要吃亏很多,但是相对于他们从小到大就开始有心法和灵气来修炼,这些从低武世界修练上来的武在以后的修练中反而更为有利,他们的对于道的理解,对于力量的掌握,对于身体的淬炼,甚至是心性都比一开始就修练灵力的人来说更加的坚韧。

所以关于道的理解至春秋时期就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派。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继承和发扬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之法。其门徒曾子所著的《大学》,子思所著的《中庸》,阐述儒家的养生修身心法。

曾子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子思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曾子的“止于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调适性情,使之处于中和、至善之地,有益于心身的健康,对于武者来说就相当于修心,当然对于二妮儿来说更多的是关于怎么平衡体内的魔气的问题。

又如孟子所说的:“人有鸡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儒家养生之道要懂得“收放心”,“养吾浩然之气”。修道是古人希望长生久视,通过对生命理解和平常对自己身体的观察,总结出的修炼方法。

虽然古人对于有些事情的理解其实是不准确的,但是他们总结出来的东西对于后天武者来说确事必须要研读,从中找出对于道的理解,看看能不能寻找到自己的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