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12.全场跟我整齐划一(1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两套方案当中,正常人都会选择前者。

因为钱多,钱多,钱很多。

只要你点头,不管是改造还是出售,我就是给你拿钱,绝对不会让你觉得有一丢丢的吃亏。

不得不说,唐沁的公司实力相当强大,单是赔偿款就可以这么大手笔的开发商,真是太少见了。

可细想想,这“全面改造”四个字,实在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大有千秋。

全面改造,或许就是面目全非的另一种诠释。

李牧遥悲伤的设想了一下,如果真的像他理解的那样,把房子交给开发商全面改造,那么有一天姥爷在天上待得寂寞了想回来看看,还能找到家吗?

别说他老人家了,就算是李牧遥自己,如果不是赶在改造前回来,怕是也找不到家门朝哪开。

相比那样可怕的设想,卷帘门被换了算什么,业主登记信息错了又算什么?

起码房子还保持原样的在这儿呢!

李牧遥站起身,走到窗边向外望去。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老街上寂静一片,偶有几声浑厚古老的撞钟声传来,趁得老街的夜晚愈发的静谧。

李牧遥的视线只能看到自家对面的几栋建筑,但是作为从小就在这条街上长大的孩子,就算他闭着眼睛,老街的全貌也照样能够呈现在他的脑海里。

街上的两排楼虽然是以“排”作为数量词,可事实上排列的并不整齐,除了差不多都是两层高这个共同点,建筑形式、建筑年份包括内部格局完全不一样。

格局和建筑形式不一样是因为前面说过,玉簪村是个汉蒙杂居的村落,依托于祥云寺而产生,又经历过清朝的统治,所以发展至今,是一个多种文化杂糅在一起,又留有各民族文化特色的村落。

再往前追溯,这些建筑都是玉簪村的祖辈们循着祥云寺的发展建造并保留下来的。

清朝道光年间,祥云寺到达鼎盛时期,它不仅拥有严密完整的组织机构,还设有统筹管理处、文书房、会议处等。这些机构的成员大都出自玉簪村,是除诵经修行之外的公务僧人。

当世活佛感念他们为祥云寺所作出的贡献,便将寺前广场的空地赐给他们为家人修建宅邸,并允许他们的家人按照各自的生活习性建造房屋。

唯一的要求就是,房屋的高度不允许高于寺庙的大殿,所以说,老街也可以称得上是最早“限高”的建筑群了。

随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更替,当初的宅邸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不管后人如何重修重建,因着拱卫寺庙的使命不变,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当年的特色。

所以说,这些建筑的存在,恰恰就是玉簪村民族百年文化传承的缩影,那些守着各自信仰生活的村民,共同生活在他们打造出的独立又融合的社会环境当中,实现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团结。

基于这样的背景,李牧遥才会担心这个“全面改造”会打破村里的平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