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士徽的骚操作(2 / 2)
李奇道:“不是还没有正式下达任命书吗?”
庞统经过深思熟虑,揣测道:“以统之见,此事必有蹊跷。或许是因为这次孙权势大,荆南一战胜券在握,士燮为了日后的相处,不愿意正面开罪孙权,故而象征性的派出两千人马,出工不出力,只是为了表明支持孙权的一个态度。”
李奇叹道:“每个人都有自保的潜意识,如果士燮此番真的只是出工不出力,我也不好怪罪他。”
庞统道:“我们长年征战,也是到了蓄力的时候了,确实不宜再向交州用兵。只不过,胜了荆南之战后,也不是不可以让士燮给个说法——比如经济补偿也是可以有的。”
李奇笑了笑:“再说吧。”
又行了一日,江陵已然在望。
李奇再次接到一封来自于荆南的军情急报:“士徽于途中擒下吕范,并令人将吕范献与于禁将军,现在交州兵正向桂阳进发,助于禁将军抵抗孙权。”
同时,信使还附上一封士徽的亲笔书函。
李奇:“……”
庞统:“……”
这是什么骚操作?
难道是士徽在途中与吕范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以吕范的水平,不至于玩儿成这样啊!
猜不透,李奇拆开士徽的信函,一目十行的扫了下来。
看完之后,李奇简直想笑。
士徽的意思是,他父亲士燮的年纪大了,整个人都老沉稳重了起来,故而无意卷入李、孙两家在荆南的战事。但是他士徽深刻的意识到,作为盟友,不应该在友军有难的时候袖手旁观,所以带领部曲前赴荆南相助,并擒获吕范以为诚意。
有道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士徽虽然没有斩杀吕范,可直接擒获,这个诚意也是挺足的。
李奇似乎捋清了士徽出兵荆南的前因后果了,可是庞统仍然觉得哪里没对。
试想,如果荆南之战以李奇获胜而告终,那么士徽就算是押对了宝,所作所为无可厚非;可如果荆南之战以孙权获胜而告终,士徽与孙权还有缓和的余地吗?
其实,缓和的余地还是有的。
因为士燮没有出手。
如果李奇真的败了,孙权迁怒于士徽,那么这件事首先由士徽自己背锅,说他私自行动,并不是士燮的意思——否则就不会是两千部曲了;然后士燮将以钱粮的方式结好孙权,再替士徽开脱,毕竟这是亲儿子,你孙权无论如何也要给个面子。否则,孙权在荆南立足未稳,若是士燮与李奇联手攻打荆南,孙权也招架不住。
所以,看待一件事情,并不是看他对与不对,而是看利益的天平是如何倾斜的。
却说孙权派吕范去说服士燮,结果将自己说到于禁的囚笼里去了,不禁勃然大怒,亲笔写信给士燮,又是质问,又是威胁的。
只是从豫章郡往返交趾,路途不是一般的远,士燮又有意避而不见,避不过去时,便回信道歉,声称不知内情,核实之后定当给孙权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就好比后世微信聊天时,甲给乙发送消息:“在吗?”两个小时后,乙回复:“在?”又两个小时后,甲回复:“现在还在吗?”又两小时后,乙回复:“刚才不在,现在在了”……
屁事没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半天。
可现在是打仗啊,孙权哪里能够宽心等待士燮的回复?
忽有探子来报:“李奇南归之队已经进入江陵。”
孙权不来由的吓了一跳,然后很快平静了下来。
之前听说李奇这家伙还在新野逗留,新野与江陵还是有些距离的,怎么这么快就到了?莫非是为了赶着南下?
当年豫章之战,孙权还历历在目,心知这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孙权问:“子敬那边的战事如何?”
有人回报道:“子敬身体每况愈下,全赖徐盛、丁奉等商议行事。”
也就是说,北面的战事有些群龙无首,这效率和执行力度必然低下。
孙权有些不甘,原本李奇与曹操在长安鏖战之时,正是自己袭取荆南四郡的大好时机,可是鲁肃偏偏在这个时候病倒,以至于战力打了大大的折扣。
老臣朱治道:“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吴侯应使人送鲁都督回柴桑养病,令择贤臣代领都督之职。”
孙权点了点头,可是现在,老将程普病逝,还有谁能够堪比周瑜、鲁肃呢?
孙权问道:“以君理(朱治字)之见,何人堪当此任?”
朱治道:“徐盛徐文向,盛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可当此任。”
徐盛曾在濡须口多次抵挡曹军的进攻,的确有统率之才,更兼徐盛一直在公安一线作战,了解当前的形势,故孙权果断的使徐盛暂代都督之职,并令人送鲁肃回柴桑养病。
客观的说,徐盛的确是当前最佳人选。
如果鲁肃没能撑过这一关,那么徐盛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下一任都督。
可是这么一来,孙权却错过了另外一个牛人——陆逊。
在原本的历史上,陆逊虽然很早就加入了孙权的幕府,但一直以书生的形象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后来临危受命,成为东吴的大都督,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可是东吴无人可用,也只能让陆逊硬着头皮上了。然后,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奠定了自己在东吴集团的地位。
现在徐盛既有能力,又有战功,还能服众。如果不早亡的话,恐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陆逊什么事儿了。
原本相对于曹操、刘备来说,孙权的历史轨迹被改变得并不多,可是这么一来,全乱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