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 缘由(1 / 2)

加入书签

时间重新回到现在。

这个时候,海庆城的攻防战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大量士卒的损失已经令钟浩没有停下的理由,更没有停下的想法。

若不能击溃方恪夺下海庆,钟浩绝不会退走!

“真是一场……恶战。”

几乎是不眠不休,一直战斗了这么长时日,饶是以方恪体魄也感觉阵阵眩晕,难以为继。

到了这个时候方恪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对于这最坏的情况有所估计,但真正面临恶战的时候,自己的准备还有所不足。

自己麾下即便最‘老’的士兵,跟随自己也不到三个月,即便自己大加宠络,又有连战连捷的威名,但依旧不可能让对方甘愿为自己而赴死。

这等惨烈的攻城战中,在开始阶段还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点隐患在慢慢浮现,若不是方恪始终矗立在战斗的第一线,若不是始终没有让对方攻上城楼一步,恐怕这个时候,麾下士卒都未必会继续被军纪所约束。

剩余下来的时间、机会已经不多了。

“这就是在逼我出战啊!终究我的底蕴不足,即便知道这点也没有办法可弥补,若按着正常情况,恐怕此时我已经只剩下尝试突围一途,而且还必须尽早突围。”

此时敌我双方其实都是在坚持,钟浩认为先击破方恪根基,而后在调转兵马重新靖平玉州(钟浩已经收到各郡城投降的消息,但也从郡守官员全都未曾更换中察觉猫腻,确定只要击破方恪就可以重新收回失地);至于方恪,正是在等天下格局的变化。

……

天下风云乍然骤变,这可以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首先是已经脱离皇宫来到鲁州的天子,正当其亲自现身号召各地勤王讨逆的时候,于众目睽睽之下蓦然惨叫数声,气绝而亡,经过调查,死因乃是中毒,这让当时的鲁州州牧郑礼有口难言,甚至直接导致其治下数郡都为之叛乱。

其后,各地本来遥遥响应的藩王们也突然遭到属下反叛,虽然真正实权藩王死伤不多,但总体而言依旧有不少闲散王爷身死。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那些王爷领地周边不是突然有义军发起,就是有诸侯打着护卫君王的名义直接攻杀而至。

这些蓦然而起的军队之中不是原来藩王麾下为头目,就是有着原来藩王麾下为臣子,本就措不及防又被对方熟知军务内情,一下就被敌人夺去大量领地,凄惨一些的直接就被攻取郡城,将原来的藩王软禁‘保护’起来。

显然,在方恪、武珞努力提升自己势力的时候,其他人也同样没有闲着,没有谁傻傻的去听别人的安排,即便到了‘走投无路’要拼命一搏的时候,也会最大程度的攫取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受方恪和武珞的操控,却在他们的预想之中,但最重要的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他们其实是有利无弊!

……

“果然可以,随着天下大周皇族的削弱,本来实力不强的后进皇族自然就有机会后来居上,成为其中中坚力量。简单来说就是总量减少,占比提升。玉玺可只看持有者对大周皇族是否重要。”

其他人成为皇族的中间力量没有什么用处,但方恪可不同,他如今可有传国玉玺在手,借由自己成为皇族中坚,这件传承重宝的第二效果也顺利开启。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更多的要求,当方恪在大周皇族的地位变化之时,其自然就解开了约束。

说到底,气运传承重宝是主位面演化诞生出来的宝物,本身就偏向于主位面的人(只有主位面的人才有‘系统’,才能将之激活)。

这正是方恪同武珞筹谋的重点。

谁也不会想到这等重宝会落在方恪手中,自然也就不会提防其乍然提升的实力,凭借于此,足以令钟浩吃个大亏,一举将之战败。

“根据之前我同武珞的谋划,这场战斗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唯有如此才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若等他们注意过来,仅仅凭借我同武珞,恐怕依旧抵挡不住。”

方恪并没有忘记,除了眼前的钟浩,青天教派还有其他的学长前辈,虽然具体人数应该不多,但随便来一个人都能给己方巨大的压力。

这就让方恪不得不早做筹谋,尤其是现在已经拥有破局的实力。

“如今钟浩每日都在强攻海庆城,不断消耗城内的有生力量,其目标应该是我。不过他也知道我的实力,只要不陷入包围,寻常士卒根本无法奈何得了我分毫。这也是他未曾领兵杀到城楼的缘故,因为我会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围杀。”

方恪其实是做好了准备的,如果钟浩真敢领头冲杀上城,隐藏起来的两架弩车会在第一时间对准他。

在这般近距离的情况下,即便钟浩的武力值不低,其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再加上到时方恪领兵围攻,将对方永久的留在城头也不稀奇。

可惜,虽然对自己的武力有信心,但钟浩却没有自大到亲自参与攻城,令方恪的布置没能生效。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对方应该是巴不得我出城,无论是偷袭还是突围,他都有机会截住我,而后凭借武力对我进行压制。这样来看应该正合我意,未必不可将计就计,借机反杀。可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么简单的谋划未免有些太过粗糙。”

方恪此时感觉不对劲自然不是因为自身有什么多疑的性格,而是钟浩行为的反常。

早钟浩不顾一切大举进攻的时候,他就感觉有些疑惑,对方这般‘卖力’有什么能针对自己。

当时方恪还以为会有什么诱饵来诱惑自己出城,可最终等候了那么久,也没有等来什么能让自己迫不及待离城的事情,对方好似只知道强攻,好似只凭借如此就能拿下自己。

这不符合常理,非文臣武将所为也。

“钟浩不可能不心急的。虽然他应该未曾收到外州情报,但单单只是玉州动乱的消息就足够令其进退两难。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采用最基础的攻城方法,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古怪之处。”

这不要怪方恪多想,正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那种从来不多想,遇事即莽的武将不是没有,但那只能成为一员冲锋的勇将,甚至如果没有精明的将帅指挥,这类勇将根本活不过几场战斗。

当然,若只是空想,很容易就陷入‘自己吓自己’最终做出最差选择的状况。

这就是名臣名将同庸人的区别,他们既能察觉到事机不对,又能在关键时候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如今的方恪显然还没有这等本事,最少从现在的局面上他只能感觉到不对劲,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更不用说抉择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