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二十六章王的会面(1 / 2)

加入书签

卢象升死活想要一个见多尔衮的机会,为此不惜行当初魏武之事,魏武之事是啥呢?

其实就是一个小故事,《世说新语.容止》上面记载的。

说当年匈奴使者要见魏武王曹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不咋好看,不足以展现大汉的气魄,就让崔琰冒充他,曹操则是化妆成一个侍卫在一旁握着刀。

原文叫做帝自捉刀立床头。

见面完毕之后,曹操让人去问匈奴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

匈奴使者回答道:“魏王人长得英俊潇洒,不过床头站着那個握着刀的才是真英雄。”

曹操听了这话立刻下令赶紧去追杀使者,这是个有能耐的人。

后来根据这个小故事还衍生了一个词,叫做捉刀,意思是假冒一下的意思。

现在卢象升虽然不是要假冒李朝生,但是却要假冒护卫,因此李朝生才会出言调笑一句。

不过既然卢象升如此有兴趣,李朝生也没有别的想法,就带他去一趟吧。

三日时间很快就过了。

会面的日子到了,这一大早,李朝生就换了一身明朝士大夫穿的锦服,衣着华贵,归化城在一堆军马里找了一匹最为雄壮的战马作为李朝生的坐骑。

只见此马长九尺,高八尺,浑身枣红,一丝杂毛也没有,这样的马可是在上万匹马里找到的一匹最好的了,要知道马的好坏可有讲究。

有道是马高六尺为骄,七尺为騋,八尺则可以称“龙”或“駥”,这已经是马中极品,可称为龙马。

唐僧骑得那白龙马,理论上也应该高八尺以上,不然都不够格称龙马。

而李朝生这匹枣红色的大马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还是经过几次变异,反正在一群马里面他显得与众不同,高人一头啊。

李朝生看了之后,十分喜爱,并且驰名:火龙驹。

李朝生骑着火龙驹,身后跟着本次随行人员,李朝虎,谷子以及一百亲卫,而在一百亲卫中,卢象升则是混在其中,这一百亲卫身上都没带任何兵刃,这时双方约定的,谁也不能带兵刃。

出城十里地,就见到石大磊带着本部人马已经架起了大炮,严阵以待,壕沟也都挖好了,只要对方起了歹意,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反击。

过了这里,再往前,五里,这里钱十二带着五百人驻守此地,同时跟着他们一起的,还有两个满清的使者,他们是专门负责检查李朝生这一行人带没带兵刃的,同样的在多尔衮那边也有李朝生派去的人检查对方带没带武器的,在这一方面双方都非常的严格。

不过在使者检查李朝生一行人的时候,首先钱十二要检查一下鞑子的使者,不单要搜身,几乎让鞑子光着屁股检查了好几遍之后,才允许搜李朝生的身。

毕竟谁知道这些使者有没有死士到时候趁着搜身的时候,掏出武器刺杀李朝生呢?

这时鞑子使者来到李朝生身前行礼道:“尊敬的蓝田县尊,请让我检查您是否携带武器。”

李朝生这时展开双手,周围五六百人瞪着眼睛看着鞑子使者,只要鞑子使者有一丝一毫的不规矩,这些人会立刻把鞑子使者撕成碎片。

鞑子使者擦拭了一下额头的冷汗,紧跟着开始一寸寸的搜查李朝生的身体,查探一番之后,除了发现李朝生的身上还想穿着软甲之类的防御装备,并没有携带任何武器。

这才放心让李朝生过去,紧跟着检查李朝虎,然后李朝虎身上也穿着类似的软甲,这个软甲就是李朝生高价搞到的能防子弹的防刺服。

这一百骑李朝生人人发了一件,当看到防刺服的时候,卢象升当然是好一阵惊讶,没想到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做工精良的软甲,那是爱不释手,舔着脸向李朝生求取一件,李朝生当然很大方,送了一件给卢象升,卢象升当时就视若珍宝,送给了自己的弟弟卢象霖。

言说卢象霖的武艺差,两军交战有了这个性命就有保障了,至于他自己,卢象升看的很开道:“卢某一条命是国家的,丢了也不要紧,就当精忠报国了,大气的一塌糊涂。”

两个鞑子信使认认真真的把所有人都检查了一遍,这才从自己的马背上掏出了响箭,以特定的频率射出去三箭。

这个是很有讲究的,毕竟来到这边的信使只有两人,要是被人胁迫,或者杀死怎么办,因此他们想的办法是,检查完了之后发射信号,信号是以响箭排列为准,而且这些信使的身上都藏毒,若是有一点不对劲,他们都会自杀。

而他们死后,他们商量的特定信号没办法发射,或者发射错了就立刻终止会面。

并且这种检查还不止一遍,一共有五遍,剩下的五里路,李朝生每过一里地,就会有人检查一遍,同样的多尔衮也是相同的待遇。

如此一里路,一里路的往前走,都快赶上国庆阅兵的安检了,等到了大会现场,这里情况就显得很有节日的气氛,双方都有各自的节目助兴。

这时只见在河岸有两个高台,李朝生带着李朝虎,谷子上了高台,高台之上有一个案桌,李朝虎与谷子上了高台之后就站在李朝生的身后,一左一右,相得益彰。

而同时对面高台也有人登高,这时就见一个身穿铠甲的青年身后跟着一个中年文士,还有一个十分雄壮的青年一起登上了高台。

李朝生这时终于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多尔衮,不过却略微有些失望,这个多尔衮长得很普通,与李朝生脑海里电视剧里的那几个形象完全对不上。

这时多尔衮也在打量李朝生,只见李朝生身穿锦衣,面色带笑,星眉郎目,竟然有几分翩翩佳公子的气质。

双方打量了对方许久,二人几乎同时抱拳施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