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用蓝田看看李朝生的忠奸(1 / 2)
“什么,张献忠想要蓝田县?!!”
崇祯的眼睛一下子就瞪了起来:“这张献忠好大的胃口,投个降就想占据蓝田县,蓝田县可是现在大明的重要粮仓,岂能给了贼寇,不准,朕不准!”
杨嗣昌跪在地上一言不发,崇祯的反应也在他的想想之中,蓝田县可是现在崇祯敢在朝堂上跟诸公叫板的重要臂助,蓝田每年都会给崇祯一笔不菲的赋税,而这笔赋税大部分都进入了崇祯的内帑,朝廷诸公捞不到啊,毕竟蓝田到现在在户部还是一县城之地,崇祯皇帝也一直强调,蓝田只是一县之地,赋税当按照一县城之地的征收。
而蓝田本身呢,现在蓝田所交的赋税已经赶得上天启年间,陕西一路交的赋税了,那其余多余的钱财呢?
全部都进了崇祯的内帑,这些年崇祯敢驳斥诸位大臣,甚至推翻很多大臣谋划许久的‘利国’之策的最大依仗就是依靠着蓝田缴纳给崇祯的赋税,这笔钱就是崇祯的底气。
可是这笔钱不进户部,不能被朝堂衮衮诸公掌握,这就是一个变数啊,而朝堂的衮衮诸公最不喜欢的就是变数。
所以蓝田一直也是朝堂衮衮诸公的眼中刺,肉中钉,只是蓝田势大,不好动手,而且直接动蓝田,就等于动了崇祯的小金库,崇祯肯定会警觉让这件事情做不成。
所以一定要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而这次机会就很不错,用一个蓝田换大明西北地的安定,陛下应该会同意的吧。
而且只要陛下一同意,就等于断了陛下内帑的大部分收益,一下子就能让陛下变得捉襟见肘起来,如此有些政策陛下,不同意也要同意,而这就是诸公取利之处啊。
想到这里诸公嘴角微微上翘,准备看崇祯热闹。
杨嗣昌跪在地上等待崇祯发泄自己的情绪,崇祯这个人吧,是个并不昏庸的皇帝,尽管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同样也不能说他昏聩,甚至有些自以为是,这可能跟他一登基就把当时风头最盛,势力最大的魏忠贤处理掉有关系。
毕竟魏忠贤当时凶焰滔天,朝廷诸公都要仰他鼻息,而崇祯上台只用了两句话就把魏忠贤夺权,让其从权势滔天的九千岁,成了一个落魄无依的老奴。
这让崇祯一下子品尝到了权势的味道,同时他也错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大明朝上上下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其实他明显是被朝廷清流们忽悠瘸了,他能掌握个屁大明朝啊,他能搞定权势滔天的魏忠贤,那是因为魏忠贤的权利本来就来源于皇帝,现在你一个皇帝收一个太监手里的权利,那还不轻松加愉快吗?
可是朝廷衮衮诸公呢?他们的权利可不是来源于皇帝的赋予,他们有自己的根基,想要动他们牵一发而动全身,闹不好朝廷就停摆了,这可是崇祯不敢承担的代价。
于是乎崇祯就发现自从上台以来,几乎一步步让他陷入了绝境,而年轻时就挫败了权势滔天魏忠贤的经历又让他感觉自己很睿智,于是骚操作就更多了。
就这样一步步的把大明带入了如今这一地步。
崇祯不是一个昏君,只是一个蠢蛋,而且还是一个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蠢蛋。
而正因为崇祯不是一个昏君,而是一个蠢蛋,所以他更加好操纵,更加好欺骗。
就像蓝田这件事一样,若是放在一个昏君身上,这件事杨嗣昌甚至都不会提,因为昏君虽然蠢,可是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啊,他是吃喝玩乐,不顾朝政,可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会拼了命的往自己怀里划拉好东西。
蓝田是他现在的钱袋子,那肯定要捂紧了,谁敢打蓝田的主意,伸手剁手,伸脚剁脚,手脚都伸,咱们就砍脑袋。
很简单的一件事,昏君是不可能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个人利益的。
可是明君会。
所谓明君就是肯舍弃个人的享受,利益,而让国家繁荣昌盛,这样的君王就是明君。
崇祯呢?
一个想当明君的蠢蛋。
明君有个前提那就是要聪明,最起码要有自知之明,可是崇祯的呢?
没有。
他就属于那种上课疯狂的记笔记,一刻也不敢偷懒,平常日子,别人玩的时候,他也在写写画画,可是一考试就考倒数的那种人。
足够勤奋,但是做事做不到点子上。
朝廷贫困,他崇祯就带头节衣缩食,一顿就俩菜,还是素的,可是他皇帝能省多少钱啊?也不知道开源,只知道节流。
只要对国家好,他崇祯可以委屈自己,吃的差点,劳心劳力,甚至没事还给自己下个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
由此可以看出,他崇祯想当明君,为了国家他也愿意牺牲个人利益。
从这点看,崇祯是个想要当明君的人,也有当明君的觉悟,可是他就没有当明君的脑子,而这颗想当明君的心,恰恰成了大臣们拿捏他的把柄。
当年不收商业税就是大臣们的洗脑成功,一句陛下,自古明君不可与民争利,直接就把大明的商业税赔进去了,这是多少钱啊,导致大明日渐衰弱,一蹶不振。
这也是大臣们总结出来,可以如何拿捏崇祯的方法,那就是以国家利益压制崇祯,诱惑崇祯,而且这一招屡试不爽。
当年废除魏忠贤强征商业税是用的这一招,袁崇焕骗取蓟辽总督也是这一招,说白了就是给崇祯画大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