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风流双枪将(2 / 2)

加入书签

“小人认得董平,愿意带书信去。”

王定六也同样起身,叫道:

“我帮他去!”

“我上山来不曾与山寨中出得些气力,今情愿去走一遭。”

朱武见此大喜,当即写了书信,一封让王定六带着说是战书,在书上只说借粮一事。一封让郁保四带着说是私信,专门送给董平。

东平府中,知府程万里闻知朱武率领兵马到安山镇驻扎,便请本州兵马都监双枪将董平商议军情重事。正坐间,门人报道:

“梁山泊差人下战书。”

程万里把人唤进来,王定六把战书呈上、郁保四却和董平叙起交情,把朱武给董平的私信呈上。程万里看罢战书,向董平道:

“梁山泊要借本府钱粮,此事如何?”

董平听了大怒,连私信也不拆开,而是叫人把郁保四、王定六推出去斩首,以示自己清白。

程万里见他如此,顿时放下疑心,同时担心和梁山泊彻底撕破脸,阻止道:

“不可!”

“自古两国争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只将二人各打二十讯棍,发回原寨,看他如何?”

董平怒气未息,喝把郁保四、王定六一索捆翻,打得皮开肉绽,推出城去。

两人回到大寨,哭告朱武:“董平那厮无理,好生藐视大寨!”

朱武见他们被打得皮开肉绽,顿时怒气填胸,好生安慰一番,让人送郁保四、王定六回山,由安道全医治。

然后,他便召集众头领,决定明日出兵,会会这个董平:

“这次攻打东平府不但要攻下府城,还要把周围各县都打下来。”

“所以我决定在先去攻打汶上县,引诱东平府兵马出城。”

“只要董平敢带领人马出来,梁山泊这么多头领和兵马,便能拿下此人,一举攻占府城。”

说出自己的方略,朱武让林冲带领一队兵马去打汶上县,看看东平府的人,是否会去救援。

再说东平府中,董平离了府衙,回家中将朱武的书信的打开,见里面写着梁山泊的政策,以及即将受招安、愿意帮董平娶程万里女儿等语,不由冷冷一笑,嘲笑朱武无知:

“我是东平府兵马都监,升官的门路多的是。造反之后受招安,又是何苦来哉!”

“而且我娶妻之事,何须他人关照!”

抓起信就要撕掉,却又想起如今梁山泊势大,东平府未必守得住,又把信藏了起来,作为自己后路。

正在这个时候,朱武大张旗鼓地派兵攻打汶上县的事情,已经传入城中。有人报知知府,程万里惊得面如土色,连忙请董平商议。董平被朱武勾起心思,乘此时机询问亲事。程万里道:

“我是文官,你是武官,相赘为婿,正当其理!”

“只是如今贼寇临城,事在危急,匆匆定下,被人耻笑。”

“待得退了贼兵,保护城池无事,那时议亲,未为晚矣。”

董平口里应道“说得是”,只是心中踌躇,不十分欢喜,恐怕他日后不肯。但是在程万里催促下,他也只能点起兵马,四更上马,杀奔朱武寨来。

当时天色方明,朱武见董平带兵前来,当即命梁山泊兵马摆开阵势,前去迎战董平。

看着董平箭壶中插一面小旗,上写一联道:“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朱武向一众新上山的头领道:

“谁去迎战此人!”

韩滔有心立功,立刻出马迎敌,手执铁槊,直取董平。董平同样也掣出双枪,一对铁枪神出鬼没,韩滔不可抵挡。

朱武见此,又下令金枪手徐宁前去交战,替回韩滔。徐宁得令,飞马便出,接住董平厮杀。两个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交战良久,朱武恐怕徐宁有失,便教鸣金收军。徐宁勒马回来,董平取胜有望,见此不依不饶,手举双枪直追,杀入梁山泊阵中。

见此,朱武长刀一挥,梁山泊兵马把董平一齐围住。朱武策马向前,道:

“将军已经被围,还要负隅顽抗吗?”

“何不同上梁山,一起替天行道!”

董平虽然被围,却是毫不慌乱,原来他是员勇将,惯冲头阵,因此人称董一撞。此时被梁山泊兵马围住,董平当即带兵,想要在阵中横冲直撞。

朱武见此大笑,一面让秦明、呼延灼、孙安等人前去抵挡,一面取出弓箭,心中暗暗说道:

“正好我实力突破,先拿董平试试,箭术进步多少!”

拥有万斤之力,朱武虽然没有把力量完全用出,却仍在马上轻易把用床弩材料制作的十二石弓拉开。眼见董平被呼延灼挡着交手,朱武手起箭落,闪电般射中董平的右手铁枪。

董平只听得一声巨响,右手顿时一麻,险些握持不住。对面呼延灼见此,顿时一记钢鞭,把董平右手的枪打落。

心中大吃一惊,董平已有些慌了,挥舞左手铁枪迎敌时,又听得一声巨响,直接就握持不住,铁枪被朱武箭矢射落在地。呼延灼看到机会,又是一记钢鞭,把董平从马上打翻。

旁边韩滔、彭玘见此,上前把董平绑了,监押来见朱武。董平麾下的兵马见此,同样纷纷投降,被梁山泊兵马所擒。

朱武下马将董平身上的绳索解开,道:“将军大名,朱武早有耳闻,如今可愿上山,一同替天行道?”

董平已经被擒,除了落草哪还会有其它出路,见朱武如此礼遇,又想到昨夜朱武亲笔写的书信,当即就回答道:“小将被擒之人,万死犹轻。若得容恕安身,实为万幸!”

又道:“程万里那厮,原是童贯门下门馆先生,得此美任,安得不害百姓?若是兄长肯容董平,今去赚开城门,杀入城中,共取钱粮,以为报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