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章 稳定人心(2 / 2)

加入书签

刘备听后,一时无主,只能唤来陈登询问办法。陈登道:“吴子言:‘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是故,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自陶公病,军政无主,有功之臣不得赐,有过之人逍遥法外。公何不乘此际,开府库,出财帛,封有功者,罚有过者,激励士卒,安定人心。”刘备从之。

是日,刘备想要见识一下徐州将校的能力,打算选拔一些人才,填充到军队中,于是设宴军中,将一件蜀锦红袍,悬于枝头,下设一箭垛,摆放在百米外,外围又置鼓手,谓徐州诸将曰:“日渐寒峭,诸公不易,备心中感念,今得蜀锦红袍一件,凡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如射不中,罚酒一杯。”

众将校闻言,大喜过望。话音刚落,只见闪出一人,飞马奔驰,往来三次,迅疾如风,拈弓搭箭,一箭射出。众人视之,箭虽中箭垛,却在红心上三寸之处。那人见状,捶胸顿足,懊悔退下。

接下来,徐州诸将校逐一尝试,然而个个不中,唯独曹豹、糜芳二人正中红心。其中又以曹豹最为精彩。

骑射,乃是一位将领最基本的能力。徐州将校有表现如此差,也难怪被曹操打的落花流水。刘备见状,便将红袍赠予曹豹。

曹豹领命,纵马上前,取下红袍披在身上,耀武扬威的转了一圈。令刘备惊讶的是,徐州诸将不仅没有一个嫉妒的,反而纷纷上前祝贺,仿佛曹豹赢得红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使得刘备心中愈发担忧。

待宴会结束,刘备令糜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名单。这名单上既有功臣也有罪臣。糜竺挨个点名,细数功过,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理有据,众人无不信服。

士兵得到钱财,自然满心欢喜,军中骚乱乃止。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下邳城外的两万余徐州兵,就像一把利剑,悬挂在刘备头顶,只要稍不注意,就会取他性命。

另外,如何赏赐糜竺等人,也是一个不小麻烦。就拿糜竺来说,为刘备继任徐州牧,出人出力,功高至伟,自身又担任别驾一职,已是目前刘备所能封赏的最高官职,如何处理,是一个较大的麻烦。

徐州两遭屠戮,各地官员奇缺。除琅琊、东海二地,彭城、下邳、广陵三郡没有太守,多个县无人管理。何人去填补这些空缺,也需要刘备仔细斟酌。

徐州五郡国,全部换成自己的心腹,是最好的情况。但是就目前来看,琅琊国国相萧建虽然平庸,但处事谨慎,并无过错;东海相刘馗又是陶谦心腹之人,陶谦刚刚病逝,也不好轻易改动,不然容易引起陶谦旧部的猜疑。

不过好在刘馗也是个聪明人,在刘备继任徐州牧后,立刻上书拜会,唯独琅琊相萧建,迟迟没有消息,这让刘备有些怀疑,于是令孙乾写了一封书信:

天下举兵,本为诛董卓耳。然诸将各怀诡计,党同伐异,恃强凌弱。备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奈何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唯陶公赠我兵马,与我安身之地,每每念之,感激涕零。

备,涿县人也,去徐州五千馀里,乃在天北,得陶公恩遇,继任徐州,荣幸之至,不敢懈怠。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

君曾受陶公之恩,亦经兵火之苦,知民不易。今我继任徐州,不愿见琅琊人复遭兵害。汝若真之为民计,当持吾之书,与左右智者论。

这书信送到萧建手中,效果立竿见影。数日后,萧建便派人送来贺礼,并上书表示臣服。刘备随即回礼,让萧建安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