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83、导火索来了(1 / 2)

加入书签

高校摇滚演唱会的意义不在于每首歌都要唱得有多好。

荆小强他们衡量的,更多是朗朗上口的旋律感和积极向上的歌词内容。

毕竟唱得再好,估计跟荆小强比起来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也许恰恰是这种演唱技巧上的反差,让现场大学生们充分意识到荆小强不断强调的去感受,去尝试,去触摸音乐的目的!

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用音乐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对的,1991年底,由北向南贯穿的首届高校摇滚演唱会,之所以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记。

就是展现出了无数原生态的大学生摇滚乐队真实模样。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迷茫,他们的振奋,他们的苦闷,他们的追求和梦想。。

没有半点包装的痕迹。

遇见唱破音,忘词,紧张得手足无措出错的时候,刚开始还有人喝倒彩,荆小强他们却在台上笑骂鼓励。

这不就是大家的人生写照么,勇敢尝试走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但无比热爱和愿意付出汗水的领域。

刚开始不就是跌跌撞撞,出错才是常态么。

老师、前辈是怎么鼓励引导的。

相比所有人,这些乐手歌手敢站到台上已经需要莫大的勇气,也是付出了多少排练跟学习才有这个资格。

这演唱会与其说是表演给大家看,不如说是在给大学生们展现人生心态。

展现这些了不起的同龄人,敢于冲破平庸的姿态。

配得上一次次的掌声对待。

荆小强时不时的拿着麦克风在旁白讲解建议,硬生生的能把气氛给扭转过来。

到后面有人出错,大家都是赶着奉献掌声鼓励。

而荆小强、黑仔、陈丹尼他们穿插其间的表演,又保证有足够的精彩看点。

持续三个小时的接力演唱,展现出大量创作风格缤纷多样的摇滚、民谣歌曲。

估计也激发了好多大学生都想搞把吉他来学着弹唱的愿望。

音乐是什么?

是人们感情的语言。

是用来传递表达人心情感的艺术形式。

有些人过于拔高了这种艺术形式,画地为牢的禁锢成了极少数人能够染指的奢侈品。

这样就能彰显他们的地位,才能带来巨大利益。

可实际上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应该是为人们的情绪服务。

人都是有情绪的。

是有喜怒哀乐各种思维活动的生物,不是冷冰冰的钢铁机器。

再怎么宣扬螺丝钉精神,也好歹也要给点润滑剂吧。

在时代的碾压下,音乐、文学都是用来舒缓情绪的最佳方式。

荆小强普及的是这种艺术服务人生的态度。

就像他在鹏圳做的那样。

可以想见, 他会在大学生,这个时代最拥有思考能力的人群中, 形成多少拥趸。

他尽可能回避音乐中被强行赋予的各种zz色彩, 也在剥离那些无病呻吟、愤怒阴暗的情绪。

把极端的两头都给淡化, 选择最能回归音乐本质的部分。

这让王峰站在台边一次次陷入沉思,然后又不停的在手边曲谱上写写画画。

他这写曲儿的能力也是没谁了。

八点过, 依依不舍的大学生们,才在王峰带领的《祖国》演唱中逐渐散去。

荆小强已经敲定,明天的演唱会, 会继续由全新的乐队歌手们表演,然后最后第四天才由前三天涌现出来比较优秀,更能得到大学生们欢迎的乐队、歌手重组表演。

这种三凑一的选拔模式,也会在未来的高校摇滚演唱会中延续。

算是一层层筛选出来作为新专辑的主力备选。

这也算是种激励机制。

在摇滚乐队中形成良性竞争。

而这个选拔的决定权,就在他一个人手里!

为了回避可能产生的各种争论和弊端, 荆小强用自己毋庸置疑的专业水准, 直接说一不二了。

有时候过度的民主反而意味着啥都干不成。

偏偏所有人对他又是绝无二话。

打心眼儿里佩服。

无论是放着那么多商业演出赚钱的机会不去, 还是不遗余力的推动演唱会、街头传唱、专辑发行上。

都值得信赖。

这就是公信力的凝结。

其实荆小强不过是想抓住培育这种高校音乐力量的机会罢了。

他太明白机会稍瞬即逝!

很多人都不知道, 90年代初,是音响发烧的全盛时期。

cd的横空出世, 真正还原了什么叫做原汁原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