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8章 老骥伏枥(1 / 2)

加入书签

卢飞对华为公司的手机终端之路的心路历程做了梳理,看清了才更有信心。

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

iPhone问世后风靡全球,倒逼运营商网络升级,从而让华为的3G通信业务大放异彩。所以任正非说,是苹果救了华为。

之后,几个大品牌的大业绩引起了华为高层的求变之心。

2008年9月,HTC联合谷歌、T-moblie发布全球首款安卓手机HTCG1,3个月内销量100万。之后HTC一路开挂,在2011年超越诺基亚、黑莓母公司RIM等老牌厂商,市值达到335亿美金,成为仅次于苹果的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

2010年4月,三星董事长李健熙亲自下令在韩国水原市成立智能手机特别研发工作小组,短短两个月后推出三星第一款安卓智能手机GaxyS,四个月内全球狂卖500万台,帮助三星从一年前还不入流的智能手机厂商一跃成为安卓智能手机新霸主。

2011年,雷军发布小米手机,喊出“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国内狂卖790万台,掀起了互联网手机品牌浪潮。

曾经的全球手机霸主诺基亚,为了应对市场变化选择和微软合作,推出Lumia系列手机,市场反响不尽如人意,快速衰落。

而此时的华为终端,虽然早早地成为了安卓手机开放联盟的公司之一,但是2010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仅500万部,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华为手机终端的销售渠道单一,几乎全部通过运营商定制渠道销售,同时还得面临运营商不断砍价。

识时务者为俊杰。华为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彻底求变。

2010年12月3日,任正非召开了“高级座谈会”,徐值军、郭平、余承东等高管以及华为终端的200多名核心骨干一起参加。

“高级座谈会”后不久,华为将旗下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如手机、其他终端设备、互联网以及芯片业务整合在一起,组成了消费者BG(BussinessGroup,业务集团,简称BG)。

消费者BG向下继续划分为华为终端公司、终端云业务部、消费者芯片(海思的一部分)三部分。其中,终端公司又划分为手机、MBB(MobileBroadband,移动宽带业务,主要是上网卡等,简称MBB)、家庭终端等三块业务。

2011年,华为在“三亚会议”上提出“华为终端产业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源自最终消费者”,由此果断决定不再做运营商定制手机,全面转向消费者品牌业务。

余承东卸任欧洲总裁职位,出任华为消费者BG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

华为终端,由此起航。

刚开始做高端也是摸石头过河,通过对现有手机市场的观摩,华为终端捕捉到了一个细节:iPhone和三星Gaxy系列近几年越做越薄。

华为终端认为这是手机的重要趋势,而且市场对薄的追求还没有达到饱和,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在2012年1月发布了AscendP1,机身仅7.69毫米,售价2999元。

可惜AscendP1除了薄,整体配置都不尽人意,而且半年后就被vivoX1以6.55毫米的厚度超越,全年仅售出50万台,出师不利。

2012年2月,华为在巴塞罗那MWC上推出定位更加高端的AscendD系列三款产品,然而该系列手机采用一代神坑K3V2,导致手机出现卡死、闪退、发热等极度损害用户体验的现象。

2013年1月,余承东在拉斯维加斯国际会展中心发布他眼中的“梦想机”AscendD2,该机拥有强悍的防水、防尘、防摔“三防”功能,使用金属边框,背部采取弯曲的弧度设计工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