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3章 王烁出国躲避风头(1 / 2)

加入书签

泰国的护国神兽具体哪一天回去,江枫已经不是太在意了,他相信泰国的国王不会等的太久的。

处理好了泰国的事情,江枫在瑛拉的提醒下,方才想起来距离1997年的新年已经没有多少天了。

回到京城之后的江枫,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就被王烁、马魏都、赵宝钢三个人给拉到了影视公司。

看着王烁没有如以前那样说说笑笑,再看看马魏都、赵宝钢二人,同样也是一脸的凝重之色,江枫就预感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你们一个个这是怎么了?就算是天塌地陷也不至于不说话了吧?有什么事情赶紧亮到桌面上?”

江枫看着他们三个人一言不发,就是一个劲地在吸烟,忍不住开始大声喊了起来。

王烁把烟屁股丢到了地上,狠狠地用脚踩灭了。

“我的事情还是由我来说吧!……”

江枫听着听着王烁的叙述,他就慢慢地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在九十年代的文化圈里,闹得是沸沸扬扬持续了好几年。

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浪潮和社会现实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因此,在文化圈里引发了一场人文精神大讨论。

社会世俗化,商品化加深,物欲主义盛行,拜金主义风气弥漫,国民道德出现滑坡,面对这一切,部分知识分子心里面无所适从。

1992年初夏,《上海文学》杂志“批评家俱乐部”栏目打算重新恢复。

他们打算以对话的方式,开始针对当下的现状发表一些看法。

在把这个消息发出去以后,就得到了华东师大几个人的热情响应,其中有王小明、徐林、崔义明、陈富民和张连。

王小明把这些社会现象归结为,文学领域没有尽到应尽的引导责任。

此时,作家王烁和电影导演张义谋二人,恰好在文艺界是独领风骚、风光无限。

在此之前,张连写过一篇批评王烁的文章,陈富民也正好写过一篇关于张义谋的文章。1992年下半学期开学之后不久,他们就将此事又重新提上了日程。

讨论就在徐林的9舍625室进行,在讨论中,他们批评了两种流行的文化。

一是王烁的痞子文学,二是张义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商业倾向。

他们认为当前文学已出现危机,公众文化素养的下降,人文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暴露了当代国人文精神的危机。

这篇对话体后来命名为《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经由《上海文学》编辑蔡相之手,发表在1993年6月的《上海文学》杂志上。

文章发表之后,十多家报纸转载了这篇讨论。

1993年冬天,在华东师大召开了全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各个地方的学者来了200多人。

白天正常开会,晚上,王晓明等人就约在一起,集中进行讨论。讨论地点就是华东师大的教室。

此次年会中,持续的讨论文章在《读书》杂志,发表后立刻引起热烈的反应,此次讨论的影响由此被推向了全国,并很快成为一个“媒体事件”。

国内外报刊广泛转载,日本的报纸也做了报道,在持续两年的过程里面,不断有学者加入这个讨论中来。

到1995年,人文学界以外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加入进来了,当时,在《中华读书报》就有一个很大的标题:“人文精神,经济学家发言了”。

在所谓的人文精神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小插曲,其中一个就是“王烁现象”,这是大讨论中格外引人的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