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身先士卒,朕也要上战场!(2 / 2)

加入书签

秦可行离间之法,震慑其贵族,笼络其平民,又可使计分化其部落,

所谓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者,善怀柔驾驭之道,即于是寓居焉矣。”

若内以教化,外以走商,以秦匈交流多过匈匈交流,齐南北为一心,向上下为同利,岂能如如今这般,秦匈对视,如仇敌焉?

若秦匈一家,而以此为基石,向外开拓大秦领土,岂不妙哉!

此法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

愿陛下听儿臣之策,此乃长远之计,于短期难以显现效果,然而若施行此策,必然惠此中原,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万世为长!”

看完这篇策略,扶苏久久的沉默。

这边才能详细的写明了如今大秦和匈奴的关系,对峙的局面,未来的方向,以及该用何种态度对待匈奴,如何处理边境关系。

作为一篇策论来说,这无疑是极其完美的。

更加让扶苏惊叹的是,囚臣对于整个大局观的把握,是站在未来以及历史的眼光上的。

可以这么说,扶苏作为现代人来看历史,都未必有囚臣看得清楚。

他实在想不到,原主手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儿子,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居然有如此惊天伟地之才,一张口便是锦绣文章,无上之谋!

这哪里谋匈奴,这是谋整个北方,谋的是万世江山啊!

这个万世江山,在历史之上,整整花费了两千多年!

从秦朝到现代,无数中原士卒和北方游牧民族浴血奋战,从秦汉的对抗,到魏晋南北朝的混乱与融合,到唐宋的继续对抗,元朝的一统,明朝的复兴,清朝的再次融合,历经了许许多多年。

才终于到了现代社会,几十个民族能够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这其中难道是和平发展过来的吗?

不,不是。

这是充满血与泪的进程,是无数的战争打出来的!是用历史和时间沉淀下来的!

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两句话可以道尽的,绝不是一个轻松简单的过程。

他无比沉重,沉重的压到扶苏的心头上,让他根本不敢去细想。

他之前所想的,仅仅只是打退匈奴而已。

再多想一点,便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增加自己的武将点,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

可是,面前这个在历史之上平平无奇的土著,现在已经想到如此深远了。

扶苏抬头,看向眼前这个温润如玉的古代翩翩佳公子。

他长相一般,但是面若冠玉,于一般之中,又隐约透出一股贵气。

这个时候,扶苏才感觉,自己之前都看错他了。

这哪里是个最普通的皇子,他恐怕之前一直都在韬光养晦,不敢在子婴和雒山两人面前显露锋芒吧!

子婴虽然比较中正,但为了自己的皇位,未必不会对兄弟下狠手,更别说雒山本身心胸狭隘,容易做出偏激的事。

如今,囚臣隐忍了几年,终于等来如今的机会,能够在扶苏面前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扶苏的眼眸之中,透露出隐晦的情绪。

这就是秦始皇嬴政的子孙吗?

他流的是嬴政的血,因此有的和嬴政一样的顽强意志,即使少年经历坎坷,但一旦找到机会,就能一击致命,夺取最关键的胜利!

他和嬴政一样,志在天下,目向四海!

扶苏的心中,久久的激荡着。

囚臣自然一声不吭,静静的等待扶苏的评价。

良久。

扶苏放下奏折,道:“你写的很好。”

“只是恐怕不会得到那帮朝臣的同意。”

这篇奏折综合起来,其实就一个意思。

大棒与甜枣相结合,用各种手段控制匈奴人和大秦人融合,让秦匈在文化上,思想上都融合成为一家。

进而通过匈奴人来控制北方的大片土地,扩宽大秦疆域。

意思很简单,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但是要让人认同,却并不简单。

先别说这个思想与秦人主流思想完全违背,就算秦人同意,真的实行了这个思想,匈奴人会同意吗?

大棒加甜枣?首先大棒要能打得对方痛,打得对方怕,对方才会诚服!

匈奴人就是大漠之上一批桀骜不驯的恶狼,你要是拿着强大的武器,就能将它变成哈士奇,要是武器弱小,就随时地防止被他们咬一口!

甜枣的话,这个倒不必多说,有好处拿,谁会不拿?

且不说现代的一句搞笑话:兽人永不为奴,除非包吃包住。再说汉朝时期,汉朝皇帝给匈奴人送美女送物资,匈奴可从来没拒绝过。

只是拿归拿,打归打,他想侵略汉朝,照样侵略。

所以,这个计策能否实行,最主要的就在前一点,能不能打到匈奴诚服!

就算这一代的扶苏能打得匈奴服气,那么扶苏百年之后呢?下一代呢?

在这个融合刚刚开始,根本没有进行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一旦大秦衰弱,便是匈奴反噬之时!

这个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所以,这个计策看起来很好,但是却不利于行动,其中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这样想着,扶苏的心中,暗暗摇了摇头。

他作为现代人,以现代人的眼光,难道没有看到这一点吗?

或许之前看到了,但是想到问题太多,便退缩了,没有再想下去。

他的手指放到桌上,点了点那篇策论。

“确实很好。”

囚臣听到他的话,激动的两眼冒光,兴奋的站起来,对扶苏行礼:“谢父皇夸奖!”

“不过……”扶苏的话没有说完。

听到这两个字,囚臣等神色一下紧张起来。

再怎么说,他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哎,罢了,我的智谋其实并不如你,我的眼光是短视的,你去吧,我不阻止你,你尽情发挥,或许会做的比我想象的更好。”

扶苏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劝导。

囚臣闻言,立刻说道:“父皇智慧无双,而曾不及父皇万分之一!”

“行了,过几天一切就绪,我就要去北方战场,身先士卒,磨练一番,以后朝堂就交给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