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棒打更人(1 / 2)
宋珏,大明洪武元年出生,祖籍四川茂州,家世不详。洪武十四年参加县试,高中院首,再参加府试、院试,皆中院首,后放弃科举,游历四方,洪武三十一年于北平府创办香山书院,门下弟子众多,在北直隶享有盛名。
林墨是和姚继一起看的资料,此时忍不住问道:“年纪轻轻便连中小三元,前途大好,为何要放弃科举?”
姚继也是皱着眉头,这个问题他也想不明白,连中小三元,便是放眼整个大明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林墨的疑惑不无道理,好端端的为何会突然放弃科举?
“莫非,此人有古人之风,志向不在朝堂,所以转而游历四方,只为追求心中之道?”
林墨摇摇头,什么心怀古人,古人就不在朝堂做官了?一个个无非是考不上发牢骚罢了,真给个官做,还不是屁颠屁颠去上任?
“这其中肯定又什么缘故,姚大人,看来此事需要黑衣门生出马了。”
姚继点了点头,说道:“大友,马上安排人去查一查这个人。”
“这……”路大友有些为难,说道,“大人,这些情报是锦衣卫那边抄录的,如果锦衣卫都只能写一句家世不详,肯定是查不到什么了……”
路大友的担心不无道理,锦衣卫是专业搞情报的,人家查不到的,基本上就没啥希望了。
林墨突然问道:“姚大人,四川茂州可有什么有名望之人是姓宋的?”
姚继迟疑片刻,说道:“茂州本就不是繁华之地,我也没有太关注过,姓宋而且有些名望的,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到。”
“有如此才华,必定少不了家中长辈言传身教,在下斗胆推测,宋珏的家世绝非寻常,有没有可能是迁徙过去的?”
“茂州地处偏远,若是大家氏族,为何要往茂州迁徙?”
“若非主动,而是被迫迁徙呢?”
“被迫?”姚继经过林墨提醒,突然想到一件事,说道,“洪武十三年,曾发生过一桩大案!”
林墨对以前的历史不是很熟悉,只听路大友说道:“丞相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是洪武朝大案之一,丞相胡惟庸凭借一己之力,让丞相这个伴随封建王朝一千多年的最重要的官职彻底废除。
丞相乃百官之首,权力大了,自然和皇权就产生了冲突,朱元璋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凭什么分给你这么大的权力?
李善长当丞相的时候还比较谨慎,徐达经常带兵在外,汪广洋只知饮酒吟诗,这段时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尚不突出。但胡惟庸为相七年,擅权乱政,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大为不满。
丞相又如何?该杀的时候一样不会手软!
洪武十三年,这一天终于来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并在后续十余年一直在追查余党,前前后后共诛杀三万余人,这就是大明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
林墨深感疑惑,问道:“宋珏和胡惟庸案有何联系?”
姚继说道:“当时,内庭有两名官员,分别为名宋璲、宋慎,此二人乃是叔侄关系,宋慎因胡惟庸案牵扯并被诛杀,其叔宋璲蒙受株连,亦被杀。”
林墨明白了姚继的意思,说道:“这二人也姓宋,与宋珏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