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莱阳诸子的新生活(2 / 2)
左懋第又道:“我不知道这里到底能不能实现天下大同,但就我所见,那位左参座也好,其他人也罢,姑且能够做到与平民百姓同甘共苦。只凭此为,难道不值得咱们追随吗?”
说起这个,其他三人都不禁苦笑。
返回临清的路上,因为一直跟随在黄宗羲的身边,三人对艰苦预估不足。可是连续几顿粗茶淡饭吃下来,四人都有点懵。
他们都出身殷实之家,从来吃穿不愁。不说锦衣玉食,但也算得上精美。
新军里的饮食,在他们看来,虽然管饱,但只能算是糟糠。
前面几天,四人甚至食不下咽,饿的神志不清。后来繁重的工作下,体力极度消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才慢慢接受了那些粗简的食物。
他们原本以为,这是征战在外,所以才会如此。
可等到了临清之后才发现,左梦庚、黄宗羲等人的饮食依旧如此。
看到食堂里所有人的饭食都是一样的标准,那个场面让四人久久无法忘怀。
古往今来,多少圣贤留下了金玉良言。然仔细追究,即便是这些圣贤,又有多少做到了知行合一?
程朱之辈的生活,稍微考究一番就知道,绝对是脱离民众的。
对比之下,这些就在眼前的活生生的践行者,无疑更加伟大。
“各位,黄太冲说的对。王朝和天下、君主和百姓,我辈士人的选择不该迟疑。哪怕为之身死族灭,难道不是恰如其所?”
左懋第决定了。
他要留下来,去好好追求大道。
传统的忠孝之道上,或许应该有新的解释。
“你都不怕,我们又有何惧?或许呀,将来我等真的能够超越远古诸贤,开创天下大同。”
沈迅意志坚定,见有人和自己志同道合,不禁欣慰。
姜埰、姜垓兄弟俩见此,些许疑虑也抛下了。
他们的思想本来就受左懋第影响颇深,也对左懋第十分信服。当自身处于迷茫的时候,追随左懋第几乎是他们的本能。
见朋友们果然和自己一样,左懋第高兴不已。
“走,咱们去寻黄太冲。他所说的许多理论,我还没有参透呢。”
四个年轻人抛下负担,重新回到昂扬的状态,簇拥着找到了黄宗羲的住所。
黄宗羲正在写文章,对于四人的来访十分欢迎。
他这人就是这样,表面孤傲,实则外冷内热。一旦得到他的认可,便待人以诚。
这段时日左懋第等人的挣扎和适应,他都看在眼里。见到又有人才加入本方阵营,内心着实欢喜。
“你们都是鲁地大贤,来帮我看看,这篇文章如何?”
黄宗羲有一个其他人都没有的便利。
那就是左梦庚拿出的任何新思想、新理论,他基本上都是第一个接触和聆听的人。
在左梦庚的影响下,黄宗羲的思想境界进步神速。
回来的这几日,他又和李邦华、党还醇、柳一元等人辩论了几次,新旧知识交融之下,隐隐有些突破,便忍不住动笔写下了自己的见解。
左懋第现在是黄宗羲实打实的迷弟,听到偶像又有作品,第一个捧过来细读。
黄宗羲在左梦庚影响下的另一个改变,那就是文章习惯彻底抛弃了之乎者也的那一套,全部以白话文叙述。
而且写作习惯改成了横向书写,甚至还从邓玉函那里学会了使用鹅毛笔。
这种书写方式让左懋第看起来很累,但也强行适应。
【人类社会的种种构架当中,利益是维系关系的基础与核心。而在许多人组成的社会和国家当中,维系所有人的利益是由君主来完成的……】
黄宗羲已经意识到了君主的副作用,并且对于君主的认识也开始更加的全面和先进。
这脱离了他原有的《原君》的范畴。
虽然还不如数十年后的他那么圆融进化,但对于君主等政治现象的认知,无疑要更加深刻和准确的多。
左懋第四人将这篇文章看完,全都大受启发,立刻围着黄宗羲请教起来。
黄宗羲把自己的认识洋洋洒洒说了一通,也从左懋第四人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实地的民情,弥补了思想中欠缺的部分。
“诸君,你等有此博识,不如随我破开迷雾,开创新政,如何?”
黄宗羲好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地发表看法了,兴之所至,对左懋第四人发出了邀请。
目前的几次辩论中,他都比较孤单。
他的理论和看法,只有左梦庚在背后默默支持。但左梦庚作为领袖,显然不能旗帜鲜明地选择支持哪一方。
黄宗羲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帮手,而左懋第他们这些新加盟的年轻人,毫无疑问是不错的助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