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河边问策(求推荐 求收藏)(2 / 2)
“那若他不识字呢?”
“不可能,不识字如何能有这般智慧?”
“哦,李兄见过有几个读书人亲自下田种地的?”
“这……”
李二哑口无言。
是啊,哪个读书人不是世家大族的,奴仆无数,哪里用得着亲自下田种地。
就算家境贫困些的寒门,那也是响当当的地主阶层,也用不着亲自下田种地。
而真正要下田种地的,都是些读不起书的。
至于自耕农,看看那些流落在长安街头数年,甚至十数年,等着科举的才子便可以知晓了。
河面上又冒起了水泡,水花溅起,动静有些大,这是上钩了。
李二再看了看自己的,都是同样的钓竿,同样是没有鱼饵,自己却从未有鱼上钩。
迪夫猛地一甩收杆,鱼钩带着一条鱼飞了回来。
“李兄,依我看来,于国有用的便是人才,不论其出身高低贵贱,哪怕是奴仆,相信孟尝君鸡鸣狗盗的典故,李兄应当听过的吧。人人都是人才,都要各尽其才。”
“迪兄可真是字字珠玑啊,只可惜没能早些遇到迪兄,只是该如何去选出此类的人才呢?”
“现在的科举虽然种类繁多,但全都是为了入朝为官,这样选拔出来的人都是不适合的。许多人识字读书,都是为了一朝中举,从此身世显赫,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
普通百姓也可以读书识字,哪怕是当不了官,也能认得朝廷文书,不会被官吏欺骗。
前些时候李兄不是拿到了印刷之术了么?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
“印书的作坊已经建起来了,文字刻章都刻好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墨汁,以致印出来的时候有些字迹不清。”
“嗯,这就很好,若是有人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自然也是大功一件。那么依李兄之见,该如何奖赏呢?”
“千金市马骨?”
“没错,一定要重赏,让天下人都可以看到,不仅仅只有当官这一条路,当匠人也是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不仅如此,书院里除了研习经书,也可以教导些别的知识,比如小到一颗种子是如何长大成成熟的庄稼,或是如何去圈养鱼群,大到日月星辰是如何变化的,这些我将都称为科学。
若是将其中的奥秘弄懂了,天下将不再会存在什么饥荒,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穷其一生去追寻其中的真理。
所以将天下臣民百姓划为士农工商四等,以及良籍贱籍,这是不对的,这会使得百姓一直在这圈子里为了攀爬阶层而内斗消耗,所以这千年来,各个王朝都是在周而复始的兴亡,只有废除了阶层,各人平等,才能走出这个圈子,实现久治长安。”
李二陷入了沉思,许久。
迪夫安静地钓着鱼,任凭李二慢慢思考。
“所以,我若是想大唐武力兴盛,也能如此,去重赏有功之臣?只是若只是重赏其一,则其众不符,难免心有怨言。若是全部都重赏,则国库实在难以承受。这该怎么去解决呢?”
“这又是另一点弊病了,现在都是官员升官都是以功劳为主,这点也是不好的。往朝的各位君王,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很不利于朝局稳定。
文武要并列,要分开各行其事,互不干涉。文官要以造福百姓为宗旨,以百姓民生为升迁依据。武官则应以守护国家为己任,而非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投军。
当然了,现在这些都是不好解决,以后可以慢慢来。
现在要激发士气也很容易,李兄只需要令人在皇城门口立一个巨碑,纪念那些为大唐阵亡的将士,选一个日子,每年都带着文武百官前去凭吊一番。
而对于朝堂里的那些功臣,李兄可以起一阁楼阁,将立了大功的功臣画像放入其中作为纪念,试问,哪个臣子不想要这样的荣幸呢?”
“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只是不知以后,会有多少旧臣与我决裂,唉。”
李二长叹一声,情绪有些低落,好一会,才再次开口,也不再多继续说什么,而是又问了别的问题。
“迪兄,士农工三籍我是可以理解,但是商人不事生产,与国似乎也并无大用,而且商人贪利,时常反而会祸国,若是放开了限制,等商人居于高位,怕是对国有大害。”
“商人却是多是重利忘义之辈,但却不可没了他们,要多加管制。商人却是不事生产,但却能货通有无。
比如我若是缺盐了,可以找商人购买,地里的庄稼丰收了,而我又吃不完,那么可以将多余部分卖给商人,这些事商人存在的根本。
但商人重利,有利则往,若是利润足够丰厚,更是会不惜以身试法,哪怕是冒着被砍头的大罪也要铤而走险。
这些都是可以慢慢来改变的,大的富商与大世家都是一样,都是垄断了一方,都于国无益。
所以,那些关乎民生的,一定要实行官营,或者以政令强平物价。
实际上,商人也是有利于国的一面,货物流通了,百姓多余的产出能换些钱财,国家通过商税也能增加收入。
若是商税足够了,还能以此免去地税,这不是挺好的么?
只是一定要注意的是,要让商人们相互竞争,不要让一家做大了。”
迪夫每次说完,李二都在思索许久。
“这些我之前都从未听过别人说起的,也许除了迪兄也没有别人会知道怎么做了,要不,迪兄还是入朝为官吧?”
“还是不了,我却是没有经验,也不擅长去处理政事,而且身处局中反而看得不透彻,还不如就现在这般。”
迪夫很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并非是哪些八面玲珑的人,肯定也处理不好朝中纷乱复杂的关系,还不如只当个出谋划策的。
李二想了想,也意识到迪夫的性格确实不适合,也就作罢了。
迪夫虽然没有给李二画大饼,描绘出什么大的蓝图,但是李二还是可以感受到一些的。
百官廉洁为民,将士英勇报国,百姓安居乐业。
天下大治,一片祥和。
只是。
“迪兄,这以后的大唐,还是姓李的吧?”
“李兄其实不必太过在意这个,以后会怎么样,我也说不好,也许皇帝一直都是姓李的,也许慢慢地皇帝也没人做了,但是大唐是一直会存在下去的。”
“为什么会没人做皇帝了?”
“做皇帝不累么?”
李二沉默了,听着石屋外面的风在喧嚣,许久,这才慢慢的叹道。
“确实,是挺累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