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常遇春上榜,横行天下(2 / 2)
赵云摇了摇头。
“常遇春,大明的猛将?”
“怪不得,我就说我怎么没听过这些人的名字呢。”
“哥几个说说,这常遇春不会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手下吧。”
“嗯!还真有可能,你看看那洪武大帝,一个皇帝,打仗也是猛得跟个什么一样,他手下的将士,会差吗?”
“如果差的话,怎么会落得入他的法眼。”
“我们继续看下去吧,看看这朱元璋的手下,究竟有几把刷子。”
大明皇宫。
永乐大帝朱棣看到这里,不由乐了。
“常遇春?”
“好啊!”
“朕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终于有我大明的将士上榜了。”
“不过话说回来,提到常遇春,就不得不提徐达啊。”
“不过也对,徐达用帅才形容更合适一点。”
“常遇春上这猛将榜单,朕很承认。”
朱棣赞赏的点了点头。
对于常遇春,他没有任何质疑的意思。
天空的盘点在继续:
【要说元末明初的最强将领,非徐达、常遇春莫属,这两位将领帮助洪武大帝朱元璋攻城拔寨,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不过徐达的是难得的帅才,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常遇春则是明军的利刃,所到之处锐不可当,几乎没有常遇春攻克不下的城池。】
【常遇春之勇猛,放眼整个华夏,也是屈指可数的。】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在他青少年时期,不甘心就这样平平淡淡过完一生,最终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
【因家里贫穷,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
【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
【常遇春成长的年代正值元末,阶级矛盾已经激化,盗匪和起义军蜂起。】
【这个时期是一个黑暗动荡的时期,天下苍生苦不堪言。】
【所谓乱世出豪杰,而常遇春,就是元末明初这一乱世中,诞生的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
【常遇春因不满生活现状,无法忍受饥饿的折磨,就投奔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
【刘聚见常遇春有勇力,勇猛果敢,就让他当什夫长,并引为心腹。】
【常遇春跟随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
【起初颇觉新鲜,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银两,数月之后,常遇春发现刘聚只知打家劫舍、四处抢掠,并没有什么打算或远图,他就萌发出脱离盗群,另寻出路的念头。】
“乱世出豪杰?这倒是啊,这些猛将,大多都是乱世而出的。”
“哎,你们说,我有没有成为猛将的潜力啊,我和这常遇春一样,也是不满生活现状,想要打出一番天地。”
“就你?哥们睡觉吧,梦里什么都有。”
“哎,我看你们就是嫉妒我的才华,我懂。”
“我呸,我算是明白了,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至正十五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
【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于是,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经。】
【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刘聚仅仅是个盗匪,不能与朱元璋相比,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的态度很冷淡。】
【朱元璋问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常遇春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我常某人想要跟随将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
【朱元璋又问:“你能跟我过江打仗吗?”,常遇春回答:“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
【朱元璋见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出语忠恳,就把他留了下来,从此,常遇春弃盗为良。】
【而就是此时开始,朱元璋的帐下,多了一位勇猛善战,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将军。】
【常遇春本人,也因遇得明主,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