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章 昆山徐氏(2 / 2)

加入书签

在封建社会里,家族非常盼望家脉兴旺,因此,有的成为书香门第,有的成为官宦大户,有的医家辈出,有的将帅接踵。

在家系的繁衍生息中,一旦诞生名人,就盼继往开来、光耀门庭,成为显赫一地的名门望族。

在考官方面,徐家的业绩无疑能独占鳌头。

从前明到大青,昆山徐氏共考取了16名进士、36名举人。

在“三鼎甲”之前就见仕途通达,从徐申-徐应聘-徐开禧的家脉延伸中,各有官位获得。

到了三弟兄出生以后,当然也盼承前启后。在渴望官运通达的家族追求中,三弟兄携手发愤,果然不负众望,接二连三地夺取了引人瞩目的功名头衔。

这自然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应是家庭教育的良师,对求知兴趣的启蒙、健康人格的塑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徐家三弟兄有严父慈母,他们为三个儿子的出人头地倾注了心血。

父亲徐开发具有厚学底蕴,也有考学经历,所以对儿子言传身教,一丝不苟。

要求儿子每天抄辞,用心强记,并经常批改他们的作文,寻错纠正,直到满意为止。

母亲顾氏是前明大家顾炎武的五妹,有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舅舅,自然成为三弟兄学习的楷模。母亲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外,在知书达理方面也循循善诱。在父母严格的家庭教育下,三弟兄从小就品学兼优。

最后,还有来自家人的激励。

当三弟兄向科考发起冲刺的时候,大哥徐乾学应该成为首冲成功的榜样。

老大一旦晋级成功,后者就会紧紧跟上。为了当好“领头羊”,徐乾学压力最大,也付出最多。

但是,首考成功的偏偏是三弟徐元文,并且摘取了一国之杰的状元桂冠。

兄弟一鸣惊人,两个兄长顿感被动,唯有奋起直追。因此,徐乾学和徐秉义踏着小弟的足迹,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最终梦想成真,也步入了一甲殿堂。

徐乾学官至尚书,徐秉义官至侍郎。三弟兄在为官期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著书立说,参谋辅政,都为朝廷作出了重大贡献。

“徐氏三鼎甲”的脱颖而出,是来自于“教”和“学”两方面合力打造的结果。

不否定徐家三弟兄本身的天资聪颖,这是作为名门才子的父亲联姻了大家闺秀的母亲所孕育。

徐家和顾家都是昆山望族,他们的后代遗传了优秀基因。

当然,这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最关键的应该是后天教育。

不但要言传——灌输健康思想、指明努力方向、培养兴趣爱好、传授研究方法等,而且还要身教——父母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才会产生优育后代的正能量。

徐氏三弟兄正因为得益于教者的优生优育和学者的自立自强,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他们仗义执言,深得百姓口碑;他们勤政廉洁,深得皇上称赞。为使徐家下一代继续在科考中再创辉煌,徐乾学退职以后,不惜花费重金购买经典书籍,在其私宅尚书第中建造了用于藏书的“传是楼”,规模之大、藏书之丰,可与当时宁波的“天一阁”相媲美。

后来,徐乾学的五个儿子从小泡在书库中潜心研读,创下了罕见的“五子登科”的科考奇迹。

可见,徐家始终坚持追求家业兴旺,成为明青两朝的苏州地方望族,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都因为政治环境的变化而辞官,可即便如此,他们三人最后的结局都是返乡,看似不为官,但是家族势力依然很大。

徐氏家族的土地遍布苏州地区,并且还延伸到了无锡地区,仅在无锡就有一万顷之多。

在其他的地区例如扬州、神京城等都有盐行、当铺等等。

联想到妙玉拥有那么多精致且稀有贵重的茶具套装,贾蓉觉得,她的出身一定不会比林黛玉差到哪里去,她之所以成为尼姑,多半是家族出了变故。

这一点,书里有所透露,说妙玉父母双亡,但是没有透露出父母之前的身份是什么,后头的稿子缺失以后,更没人搞得清楚妙玉的家世曾经多么显赫了。

不过有心人终得有心事,贾蓉还是找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

昆山巨族,在前明时,推戴、叶、王、顾、李五姓。

迨入本朝,而东海氏兄弟三人并中鼎甲,位俱八座,子姓亦取次登第,一时贵盛甲天下,而前此五姓则稍衰矣。

邑人为之语曰:‘带叶黄姑李,不如一个大葧脐’,以带音同戴,黄音近王,姑音转顾,脐音近徐,故俗谚云尔”。

这段话粗略地反映了朝代相交之初昆山望族的演变历史,在前明时,最大的五个著姓望族是戴、叶、王、顾、李五姓,而在大青开国之初时,徐氏家族则兴盛起来,一跃成为昆山巨族之一。

明清两代徐氏共有16名进士、36名举人,其中的一个状元和两个探花,人称“昆山三徐”。

因此,在科举方面,徐氏族人的功名在昆山首屈一指,而在文化方面,徐氏的成就更是无与伦比……

如今,昆山徐氏依然傲立于昆山地界,但在十多年前,徐氏家族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有一户分支子弟因私自与戴氏家族庶女**而令家族蒙羞。

全家上下二十多口被逐出宗族,只得变卖了家产来到吴江迁居,夫妇俩育有一独生女,自小多病,请了许多名医都治不好,替身作法也不好使,最后只得让她自己入了空门……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如今自然也成长了。

这个遁入空门的小姑娘不出意外的话,贾蓉觉得定是妙玉无疑了。

也难怪,她的师傅都说她运气不错,大概是指她的家世原本应该很显赫的,却不幸被逐出了本家,算不得徐氏的族人,而她的父母为了回归本家,努力了十多年,结果却撒手人寰了……妙玉只得收拾家中细软,独自一人在青灯古殿中度过自己的青春时期。

这么一看,贾蓉不禁就很怀疑,妙玉的父母是不是被她背后曾经显赫的家族势力给暗害的。

按原著交代的年龄来看,妙玉第一次出场是十八岁左右。

也就是说,比现在的自己还要大两三岁,妙玉如今至少十七了都,自己这具身体也快满十六了,妙玉确实可以算是“大姐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