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引刘姥姥见凤姐(1 / 2)
《石头记》整部书里面有三条主线:一是宝黛钗爱情线,二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整个社会的没落线,三是大观园盛衰线。
除了这三条主线以外,还有很多副线,其中有一条副线的主要人物就是刘姥姥,由她的活动来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要引出王熙凤。这样写有三个原因。
第一,刘姥姥家跟王夫人有点瓜葛,所以刘姥姥才进得府去,说得上话,才能把那些事给引出来。第二,刘姥姥是个局外人,所以她看什么都很新奇,那么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就把荣国府的情况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了。
第三,刘姥姥是个农妇,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作用,她陪衬贾府上下的好心善意和势利取笑。
刘姥姥出场就表现出她见识不凡。她一个农村老婆婆,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儿强得多。这狗儿是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刘姥姥比他强多了。
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务虚。
还务实,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你们王家二十年前,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王家的二小姐是王夫人了,当时我还见过,二十年前我还见过,那么可以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去争取点赞助。她是又务虚又务实,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
刘姥姥是怎么称呼这些仆人呢?她不是叫大爷,也不是叫老爷,而是称他们为太爷。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要称县官县令才是县太爷,所以刘姥姥在称呼上就显示出她那种胆战心惊,那种小心谨慎。她要找周瑞家的说,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颇有农民进城办事或到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一般的低眉顺眼,以自尊心和脸面换来一点实际或物质的帮助,细想来,也是不易和心酸,生活不易啊,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婆婆,在荣府的仆人面前,都是根本不起眼的,所以都要尽小心。那些仆人当然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幸亏有一个忠厚老仆,就对她说,说你呀,到后门的后街上去打听去。那么刘姥姥呢,就绕到后门上,这个“绕”字用得也非常好。到后街后门上,我们就知道了,宁府荣府占了宁荣街的大半条街,前门到后门,她还没进院子呢,还没见到一个主子,甚至没见到一个仆人,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荣府之大,仆人之多。
刘姥姥进荣国府,她见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第二个人是平儿,王熙凤且不出场呢,可是读者会感到处处有王熙凤的影子。刘姥姥陪衬的第一个人物是周瑞家的,曹雪芹采取的就是步步陪衬的手法,他是通过周瑞家的来陪衬王熙凤,通过周瑞家的那些言谈,显出荣国府的显赫和王熙凤的权势。
周瑞家的怎么肯帮忙呢,因为当年周瑞买地的时候,曾经请狗儿帮过忙,从年龄来讲应该是狗儿他爹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可不是贾府买地,这是贾府的仆人买地,要是贾府买地,那肯定不会让狗儿帮忙。
而且还有一条,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头,你想连仆人都有丫头,你就可想而知,这荣国府是多么奢华,仆人家都买地,贾府有多少地,咱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个就是通过平儿来陪衬王熙凤,因为平儿长得又漂亮,穿得又非常阔气,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是王熙凤,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是个有身份的丫头罢了。
如今让贾蓉碰上了,少不得就要接触一二。
真正站在人民一边的人,是决然不会忌讳跟人民接触的。
“这位大爷,您是住在宁荣街上的罢?听说这里有位周大娘……烦请替老婆子通告一声可好?”
“我们这里没有姓周,你到别处去寻罢。”
“慢着。”贾蓉正巧和吴献容看见了这一幕,便出言了。
“见过小蓉大爷。”几个门子立马便严肃了起来,贾蓉的手段他们是知道的,那是个敢当着众人的面把家奴的身契给烧了,完了还没人敢处罚他的……原因就在于,贾母如今正想找个人来管制府里这些乱遭事,贾蓉又比较能干,这责任自然落在了他身上,何况贾蔷能当上族长,也是贾蓉一手安排的结果,如今东府封了,西府自然就要支愣起来,可惜,西府没几个人擅长经营的,花钱倒是都挺大气的。
修大观园的钱还一大半都是挪用了黛玉的家产呢,如今贾蔷凭借“四海一品”开始在北地四处奔波,在神京城里买卖那是越做越大,已然是声名鹊起了,在外边谁不叫声贾大掌柜?
西府之所以愤愤不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贾蓉已经把他们的钱途安排得明明白白了,甚至都不需要他们来动脑子,这赚钱的点子是贾蓉自己想出来的,执行人是贾蔷和贾芸两个离宗族关系稍远一些的贾氏子弟,偏偏就没有他们这些个长辈们参与的份儿,他们觉得自己的宗族地位受到了挑战,可是看着每房每月一千五百两的稳定进项……他们又不敢明着反对贾蓉对西府实行“专制”监控,毕竟老太太都跟他们打过招呼了,他们哪里还敢触贾蓉的霉头,那是个真的敢大义灭亲的狠角色,贾政贾赦虽然政治眼光不咋地,但是总还不算傻,知道贾蓉现在风头正盛,不好跟他撕破脸皮。
一旦他们真的做出了什么不利于贾府的事情来,那第一个出来收拾他们的必然就是贾蓉。
他们都晓得,老太太都把宗祠里贾代化当年的佩刀,甲胄甚至符玺都从宗祠里请出来了,点名让贾蓉继承贾代化过去的这些物件,这也就变相地承认了贾蓉就是贾府的新一代“贾代化”。
贾代化活着的时候,只要是贾代化亲自拍板决定下来的事情,荣府也得乖乖听话,不敢有丝毫忤逆,当年世祖赐死贾代化已经颇有威望的长子,还是贾代化亲自现场监察行刑的……这样的人,谁能不怕?亲儿子都要下场行刑,何况荣府贾代善当时的势力比贾代化还要差劲许多呢?
“老婆子给贵人请安了。”
“老人家从何处来?”
“从郊外而来,一大早便往这里赶呢。”刘姥姥恭敬地说道。
“可是寻荣府来有什么要紧事?”
“老婆子有个不情之请……还望贵人代为引见一二。”刘姥姥有点不好意思地提出了请求。
“此事容易,正巧我也打算去荣府坐坐,老人家且跟我来。”
“小蓉大爷……这。”几个门房刚准备阻拦,却见贾蓉瞪了他们一眼:“每人去荣府办事处领三军棍,罚银三钱,下次要是再有这样的事情,你们就可以滚蛋了。”贾蓉说道。
“是。”众人不敢顶嘴,也只得心里一苦,早听说贾蓉是个心狠手辣的,没想到对他们这些几辈子伺候两府的老仆都是毫不留情。
刘姥姥听了谢过,遂携了板儿,绕到后门上。
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顽耍物件的,闹吵吵三二十个小孩子在那里厮闹。刘姥姥便趁机拉住一个道:“我问哥儿一声,有个周大娘可在家么?”孩子们道:“那个周大娘?我们这里周大娘有三个呢,还有两个周奶奶,不知是那一行当的?”刘姥姥道:“是太太的陪房周瑞。”孩子道:“这个容易,你跟我来。”说着,跳蹿蹿的引着刘姥姥进了后门,至一院墙边,指与刘姥姥道:“这就是他家。”又叫道:“周大娘,有个老奶奶来找你呢,我带了来了。”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第一眼先看见了贾蓉,赶忙给贾蓉请了安,贾蓉这才说明来意,将刘姥姥推了出来。
周瑞家的才问:“是那位?”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你好呀,周嫂子!”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一壁里走着,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呢。”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这们大了!”又问些别后闲话。
接下来的发展,跟贾蓉预想当中的差不多,只是如今贾珍早已经脑袋搬家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原书里来找王熙凤借围屏去宴客的那一段情节描写……
刘姥姥见过了平儿跟周瑞家的,最后王熙凤终于出场了。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马上就露面,这个地方写得实在是太高明了,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出王熙凤的出场。
先是自鸣钟,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一个“乱”,两个“忙”,就形象地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总算引见了刘姥姥,王熙凤吃完饭了,王熙凤问她有没有吃饭,然后下令传饭,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
你看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什么说法,多高明,你看看这个地方二十两零一吊,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看她多会做人,多会说话。
因有贾蓉在一旁看着,周瑞家的便不敢耽搁,赶忙带着刘姥姥和板儿就往王熙凤的院子来,先见了平儿,前后说了一通,平儿才赶去通知王熙凤,这时候,贾蓉便远远地离了院子,毕竟还是爷们儿,要避嫌的。
这回,王熙凤出现得很及时,似乎“不忙”。
一番攀谈之后,王熙凤心里有数了,原来是经济上困难了,来央求支援的。
“此事自然容易……且将蓉哥儿唤进来罢。”王熙凤点了点头。
刘姥姥心中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只见贾蓉远远地站在院子外看那梨花,本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听闻平儿通知,这才进门来请安。
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