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 想去哪就去哪(1 / 2)

加入书签

甄辂给巫溪县父老们的补偿,并不复杂。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除暴军”即将要展开的募兵事宜了。

按照目前的状态,甄辂麾下此时的真战兵,大约也就在一千人以上两千人以下的规模。

而这一千余人中,真正的优秀战兵,可能也就九百之数,这还是个比较乐观的数字。

若是再系统些,这个数字怕是还要锐减。

没办法。

甄辂究竟是‘半路出家’,硬生生在一片混浊的泥沼中立足下来,肯定是要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

如此,按照“除暴军”的规制,李春来的募兵规模,至少还得凑足两千人才能算形成建制。

而根据大青国朝的惯例,这个数字突破到三千,乃至是四千,也并不是太难操作。

好好规划辅兵和敢死队便是了。

不过,巫溪县城究竟只是川东城镇之一,人口基数有限,李春来就算把未来这三四千的名额全都放给沂源父老,这兵怕是也募不齐呀。

所以,李春来初步开放的名额,大概在八百人左右。

当然,这个数字,目前老百姓是不可能知晓的。

这世道,从古至今,上位者没点‘真?套路’,能拿住人,那还混个毛线的?

除了募兵之外,李春来第二个对医院老百姓的补偿,自然是提供就业机会了。

现在,酒厂,兵器坊,基本都有了大框架,马上就要进入节奏。

饶是小两千的‘食邑’匠户在手,李春来其实并不怎么缺人力,但是这个利,李春来还是会让出来一些的。

主要是这些匠户中的精锐人手,李春来显然另有他用。

第三点。

便是青州左营军需采购方面的补偿了。

沂源究竟还是穷地方,也没有什么特产,唯一的特产,便是老百姓菜园子里的干巴巴青菜了。

其实,这玩意要李春来自己搞,分分钟就能自给自足。

但为了拉拢沂源百姓的人心,也尽可能繁荣一部分经济,李春来随之设立了采购部,每天专门采买老百姓的青菜。

既能补偿这些可怜的老百姓,又能让营养多元化,区区小钱,显然不看在李春来眼里。

当然,这些举措,看着冠冕堂皇的,李春来还算地道。

可不要忘了——

但凡是这种事情,在宣传报单的最底下,往往还有一行不容易让人看到的小字:

“本次活动的解释权,归本店所有。”

这事情未来到底怎么玩,怎么去控制,俨然还是李春来说了算。

有着那个灵魂的底子摆在这里,也不是说大话,就沂源、包括青州这片地方,真要玩‘幸存者偏差’树立榜样!

他李三爷认第二,怕是没人敢认第一的。

……

随着李春来这实惠、又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措施’放出来,又迅速进入轨道开始实施。

整个沂源上下,就像是迎来了第二春,陡然爆发出了更多更大的火力。

就像是这盛夏的骄阳,几乎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而姜胖子那边的事务也进行的很是顺利,祁老三等人的战报报到青州府之后,青州府方面的回讯很快,现在,已经继续往上报了。

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到京城,摆在朝堂诸公,摆在万历皇爷的案头上。

这天下午,李春来终于将手头上这一堆琐事都忙完了,来到了给玉娘新购置的这座同样位于沂水畔的宅子里。

这座宅子是个三进的‘伪大宅’。

远看似是不弱,规模颇为像模样,实则,进去仔细看才是发现,宅子被沂水侵占了不少。

空间,地契上写着是六亩多,可真正的实际使用面积,可能也就四亩多,撑死了五亩。

俨然,这个时代,已经有很会玩的房产专家了。

不过,这多花的银子,倒也不是白花的。

沂水的侵入,导致这宅子有一片很大的荷塘,景色很好。

李春来竟自穿过略有狭小的前院,来到中院,近二百名已经换上了崭新的衣衫,并且经过了精心装扮的少女们,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奴婢等见过老爷……”

看到李春来过来,恍如妃子们朝见帝王,在假圣母和两个侍女的带领下,一众少女们,纷纷朝李春来跪地行礼,连头都是不敢抬。

一直以来,都作为‘金丝雀’般圈养的她们,早已经对服从形成了本能。

这一点,甚至比李春来麾下的儿郎们还要更为完善。

“嗯。”

“不错。”

李春来站到了门台子上,居高临下的俯瞰着这一群环肥燕瘦的少女们,心情也止不住的明朗起来,慢斯条理的点头。

这些少女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后剩下的精华。

除了玉娘本来依为核心的那五十几人,李春来后续又不充了一百多号,仅是妙龄。

她们大的已经十七八,小的也十一二岁,正值人生中最招展的年龄。

一眼望过去,就没有一个丑的,个个都是清纯青春的可人。

便是早已经见惯了场面的李春来,一时都是有些看花了眼般。

玉娘的替身,那假圣母忙是陪着笑迎上前来,低低道:“爷,人都在这里了,您看,您还有什么要求……”

这假圣母叫‘月玲’。

但这等场合,不管是她还是两个大侍女,以及李春来,都是蒙着面纱,也不可能叫真名。

李春来看了假圣母月玲一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