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请先生务必教我(1 / 2)

加入书签

赵构陷入了沉默。

姜辰的这单生意的的确确燃起了他熄灭以久的开疆扩土的热情。

只是这造船远航之事劳民伤财,恐怕这生意还没见到回报朝野之中就早已是怨声四起了。

就像始皇帝修长城,隋炀帝挖运河一样。

明明都是大功之事,值得千秋万载歌颂,却因为没有考虑到百姓的承受能力而背负了千古骂名。

他赵构倒不怕以万俟高、黄潜善之流的贪官污吏反对,这些人之前借着他的恩宠可是没少捞钱。他赵构要是追究下来,这几个乱臣贼子一个都跑不了。

他唯独担心的是以朱胜非、赵鼎为首的主战派大臣。

此时正是多事之秋,他若将国库里的钱投到这海事之中,恐怕第二天那反对的奏折就得堆满案几。

尤其是这张浚,恐怕他第一时间就会在这里跪下道上一句“陛下三思”。

这让他还如何在姜掌柜面前隐藏身份?

见赵构犹豫,姜辰赶紧趁热打铁道:“老赵,我问你。如今大宋百姓过得如何?”

“如今北方虽时有战事发生但南方百姓还算过得安稳。”赵构思量了一番说道。

姜辰点了点头,老赵确实说对了,可这并不是他要的答案。

“南方百姓虽过得安稳,但南方的物价、粮价始终久久不下。你可知为何?”

赵构皱了皱眉,确实是如姜掌柜所说。就连皇家这两年都不得不节省开支了,这南方物价他又哪里会不清楚。

见赵构沉默,姜辰干脆不卖关子挑明了说:“南方百姓早已被这战火给吓怕。对这些饱受战火的百姓来说,手中的钱财之物还不如一袋粮食来得实在。”

“商人们囤积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上涨。这城南的米这月是十文下月就到了十五文。百姓们没有足够的钱财又如何买粮。更何况朝廷每年造的钱币又有很大一部分留在豪族、贵胄手中。”

“久而久之市面上流通的货物与钱币越来越少,物价、粮价持续增长。到了这时,想消费的百姓消费不起,想盈利的商贾又想要更大的利益,整个就一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只会对市场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迟早有一天这个恶性循环的泡沫崩了,大宋的天下也就崩了。”

姜辰说完这些细细品了口葡萄美酒,像老赵这样的商贾之人想必很容易就明白其中道理了。

张浚本是对姜辰有一些偏见的,认为姜辰这是在妖言惑众。可他越听却越觉得不对味,联想到平日里他与夫人市场上讨价还价时见到的种种,似乎真如这姜掌柜所说,整个大宋的经济都陷入了恶性循环!

“何为市场经济?”张浚终究还是忍不住发问了,他感觉自己的老脸都丢到姥姥家了。是他才疏学浅居然误会了如此大贤之人。

姜辰不是什么专业人士,自然不知道该如何给两人详细解释,只能举例道:“山珍海味、锦帽貂裘、丝绸锦帕,豪族、贵胄享受的奢靡生活其源头是百姓。百姓为豪族贵胄干活得了赏钱就有了活路,何愁没钱购买米粮。届时贵族带动钱币在市面上大量流通,市场将重新被盘活,大宋的经济也会越来越繁荣。”

“大宋经济繁荣之后,我大宋国库税收又怎么会少。届时举全国之力举兵伐金岂不妙哉?”

“妙,确实是妙。”赵构拍手叫好,“只是这与那海上丝绸之路有又何关联?”

“老赵,我刚还夸你一句,怎么现在又转不过弯了?你这脑子可没老韩机灵啊。”姜辰白了一眼赵构有些无语,“海上丝绸之路是拿我们大宋的财物去换取异邦的财物,这就是一种货物经济的流通。那些王公贵族难道会不喜欢舶来品?”

“我们拿走了王公贵族屯在手里舍不得花的钱,又把这钱用来购置大宋商品送到海外。这一来二去的不就带活了大宋的经济?”

“况且咱们大宋去海外做生意,那些老外就不想来我们大宋做生意了?”

“如此一来我大宋不但能经济繁荣,在国际地位更是与诸多外邦交好,到时候你老赵可不得扬名海内外?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