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1章 神话起源,昆仑之墟(1 / 2)

加入书签

……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之丘或昆仑玉山。

在华夏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是华夏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昆仑

之墟。

华夏古老的地理著作,现今流传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中对昆仑山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记述都带有神奇的色彩。

如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

又说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到处长着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

“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记载,因所居华夏西方的昆仑之墟,故被众神称西王母。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墟”。

千百年来,有关昆仑山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吸引着国内外道教弟子、游人前来朝拜、修炼、登山、考察,但自昆仑山频频爆发异象,进入者十之八九回之不来,后被重兵把守,禁止一些好奇者探索。

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的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为道教正神,在道教中地位极高,与东帝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

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明末昆仑山是道教混元派道场所在地,后因变故逐渐隐出。

清光绪二十六年,甘肃省永登县玄阳胡真人与金丹子张理清道长二人于昆仑山脉寻找传说中的“万神之乡”。

现昆仑山中有玉虚宫、修真洞、西王母瑶池。

……

轻轻合上现代版地理《山海经》,夜梦离谓然一笑。

这本结合华夏神话,和现代科技探索的地理,被抄箓成现代版《山海经》,与他夜家所传的山海经出入颇大,唯有昆仑山,昆仑之墟地名相同而已。

太初之际,天地间有三大神山,一为不周之山,乃盘古脊梁所化。

其余两大神山,乃是东昆仑山,西昆仑山,这二山脉乃盘古手掌所化。

太初时代过后,东昆仑山被三清占据,做为道场,开始了他们的传教之旅。

之后,这方天地之间渐渐不再适合修行,原始天尊以莫大的法力,将整片东昆仑山脉移至上界,独留地底灵脉朝神州延伸。

可以说现今华夏各处风水宝地,龙脉龙穴,皆是出于此处,毕竟日出于东,生机勃勃,乃万物本源之需,原始天尊也是知道这点,所以不敢将本源地脉移走,若他连同地脉移走,华夏神州不久将会灵气枯竭,人杰不灵,直至消亡。

西昆仑地处西方,乃庚金之地,历来凶险,有十穴九凶之称,但此处乃是盘古大神手掌所化,同样孕育了许多天材地宝,如果布置得当,不失为一处洞天福地,当初第一代西王母便是占据了此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