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效应(1 / 2)
“将军!”
“寨主!”
“大当家!”
黑夜中的火堆之畔,鱼塘边缘,即是树林之侧,存活的瓦岗军无大震撼。
内心除了惧怕,还是惧怕,再有就是无助。
他们的头领,瓦岗军的主心骨,首领李密就这么死了。
这可如何让人接受,便是于现实面前,想不接受也不行。
一声声喊声传来,在山林中回荡,随之带来的便是绝望。
“杀!”
秦琼击杀了李密之后,脸上的肌肉几乎没有变过,挥动着长矛,一往无前。
半个时辰后,开始打扫战场。
隋军只带着李密的尸首而回。
便是于今日,于今夜,在这个许多人皆以为平淡无奇的夜晚里,瓦岗军首领李密,授首。
七日后,北地五原郡外百里。
大隋皇帝陛下,杨广驻军所在,一道快马如同流星一般,飞驰而来。
“报!大捷!太子率部大捷,连斩瓦岗军一万九千之众,俘虏一万之众。叛贼李密授首!”
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入了杨广的军帐之内。
杨广正在翻看从洛阳之地送来的文书,内中详细描述了,自去岁十一月以来,皇太子昭于梁郡等多地的具体平叛之事。
这也大概是杨广看到的最为详细的一份奏报。
“太子不错!”
杨广给出了这么一个评语。
但天下之叛,一时半会难以全数平定。即于多地,有人授首,自有人重新起叛。
便是当李密授首的消息传来之时,杨广面孔上,也无多大的波动。
只是由李密之死,考虑到一月前,来护儿大部北上汇合后,连破突厥本部之事。
杨广渐渐萌生了退兵以班师回朝的想法。
三年之战,三次北伐突厥,时至今日,不论兵士困乏,百姓困乏,朝臣困乏,杨广自己,也觉得有些困乏。
今次总结经验,以行北征,从洛阳臣子们统计的数据来看,也是大隋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
即是此战之后数年,便是他再想发动这等于外部的大隋举国之战,亦难尔。
杨广在看过捷报之当日,同时向身边的内侍道:
“为太子去旨,让之加紧平叛之事,至朕班师回朝之日,但不愿再看到,洛阳相邻之于诸郡地再有乱生!”
怎么说呢?
半年过去,杨广还是有些于杨昭平叛之速度有些不满意。他已然得知,江南之数万兵士已经为之所召。但却是为了朱粲、李密就耽搁了三月之久。河间、平原之乱,尚为平定,此亦为大事也!
便是内治,也当在平乱之后,以修养安定才是。之前杨广没说什么,今次只不过将事情直接以旨意下发,他相信太子定然能够明白。
洛阳,李密之死,瓦岗寨之部卒全数被灭的消息,已经是传来数日之久。
对于这个消息,不论朝中诸公是怎么看待的,便是在洛阳百姓中间,此事,已然是传疯了!
太子平叛军,为洛阳百姓接了围,即是前几岁时,皇太子杨昭所行多事,以为仁义之举,再为人给翻了出来。
皇太子当为仁义之储君,亦为民之于善达者也!
而同时,关于李密等瓦岗军之过往罪行,则同为百姓之间传送。若水哦李密等部所犯之恶,确有不少,但以下犯上,本属于叛行,以为人人喊打者。
不仅仅是洛阳,关中之所,大兴城内。
皇太子杨昭之子,也是杨昭之嫡长子,而今留守于大兴城内的晋王殿下,也是第一时间,得下属汇报了此事。
而今的晋王杨倓,已经年有六岁,这两年来,日渐长大,但于父亲,当朝皇太子,大隋储君的印象甚少。
他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让侍从带着一把比他的身高还要高一些长剑,来回玩乐。
且当瓦岗军溃败消息传来后,尤其是自己父亲获得大胜以后,杨倓兴致勃勃,马上让东宫府上的侍从扮演叛军李密,而之扮演隋将,手中拿着一把木剑不断的挥舞道:“李密小儿,吃我秦琼一剑,受死!”
旁侧的东宫侍从们,皆都憋着笑,很想提醒晋王,亦是皇长孙殿下,大将秦琼所用者,乃是长枪和长矛,非是刀剑之物。
但又担心惹怒年少的皇太孙,遂而只能站着不动。
玩了一会儿,或是玩累了。
看见母亲大刘氏走来,杨倓忙蹦蹦跳跳的走了过去,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母亲!”
作为皇长孙,是以为太子之嫡长子。
杨倓之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便是其一年前,就已经开始蒙学,教授者,无不是当世之大儒。
孝仁义礼智信,亦为教授之内容也。
百善孝为先。
孝更是为重点之中的重点。
见儿子挥汗如雨,大刘氏忙俯下身子,拿出手里的手帕,为杨倓一边擦汗,一边道:“晋王,你今年多大了?”
大刘氏语气中虽在训斥,但脸上的表情却是很柔和。
过去数载,即是她与太子妃嫔留守于东宫,早就磨平了棱角,远不像以前那样争风吃醋,原因很是简单,太子殿下不喜欢。
大刘氏,小刘氏,包括东宫的一应妃嫔这些年间,无一被召到太子身边服侍,几个子女,同样被太子放在东宫里。
太子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她们,她们的勾心斗角,是之所恶。
所以,她们怕了。
怕之自身被太子所休,不仅是自己,便是未来太子坐上了那个位子,可能还会连累到自己的家族。
因此,便是在这等想法之下,东宫的一应妃嫔,达成了默契。
于太子不在东宫的这些年,以大刘氏为首,安心料理东宫诸事,并教导好太子的几位子女。
而在三年前,太子殿下,让人送来一把随身携带的佩剑,于皇长孙,即是更加明确了态度。
这一下,如小刘氏等有子嗣者,皆熄灭了心中的火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