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意外收获(1 / 2)

加入书签

不知是碍于文琪的身份,还是老王头上道。

过户手续办得异常的顺利,前后不过一刻钟,一间花圃和一片竹林的房契地契已经成功的过户到任初雪的名下。

事情一办好,文琪一刻都没多留,客套的和师爷道了一声谢,转身就离开衙门。

老王头见他走了,从怀里掏出来早就准备好的荷包递给了师爷,一边陪着笑脸,一边转身也跟着出了衙门。

好在文琪也没走远,就在门口的马车上等着老王头,他一出来,两人简单的交流了几句,马车就缓缓的往城北驶去。

晋城的城南和城北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县衙以南的地界属于城南,是富户和官吏的聚集地,这里青砖高瓦,商铺林立,沿街的街道都是由大块大块的青石板铺成,整条南街地面整洁,沿街也没有任何的小商贩叫卖。

满大街都是身着绫罗绸缎的小姐公子。

而县衙以北的地界就属于城北。城北相较于城南,是真正龙蛇混杂之地,像马市,伢行一类的商行,大体都开在这里。

城北的商铺普遍陈旧低矮,街道上,也都是身穿粗布短打的平民百姓,沿街一路都是小商贩,大多数都是一些拎着小篮子的妇人,卖得也无非是一些家常的蔬菜和鸡蛋。

偶尔会有猎人和渔夫沿街摆摊,山货一类的都是些品相差的,缺胳膊少腿的。至于鱼,都是南街酒楼挑剩下的小鱼小虾。

说来也是好笑,北街的人干着最重最脏的活,却拿着最低的工钱,过着最贫困的生活。

大部分人只能勉强做到温饱,那些连温饱都无法顾及的人,大多数都卖身去了南街的富户家里做佣人。

晋城的南北街之所以贫富悬殊如此巨大,是因为多年以前,晋城的临县汉和城曾经发生过一场瘟疫,当时,朝廷下令封了汉和城,在那次瘟疫中,整整一个城池的人几乎都死绝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没有得病的人逃了出来,而如今生活的在城北的这些人,就是当时的灾民。

因为仓狂出逃,那些灾民原有的田地都没有了,家中值钱的东西也都带不出来,仅剩的那点银两,都不够他们在晋城生活。

短短数月,那些侥幸活下来的灾民都沦落为穷人。

晋城当地的老百姓害怕他们身带病毒,纷纷搬离了原来的住处。

渐渐地,晋城就有了南北之分,而且随着时间越演越烈。

到现如今,晋城本地的平民可以去富户家帮佣贴补家用,而灾民则不被允许跨过衙门。除非一些商户要进货,会雇佣一些在码头讨生活的灾民。

他们的田地,是县令特赦的一块荒地。

在古代,开垦一块荒地是何其的艰难,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数年,才能将一块荒地养成良田。有些贫瘠的盐碱地,就算养十几年都是种不出庄稼的。

也正因为生活在南街的那些富户的抵触,即使十多年过去了,北街的灾民还是生活得贫困潦倒。

马车穿过高低不平的土路,最后停在一间小矮院的门口。

“文公子,到了。”王老头率先下了马车,转头冲着马车里喊了一声。

文琪掀开车帘往外一瞧,那粗犷的浓眉立刻就紧皱了起来,他左右环顾四周,心知自己现如今应该到了城北,再一看眼前这间简陋的小破屋子,脸色顿时就沉了下去。

“老王头,你怎么没告诉我,刘老根住在北城。”他的语气冷冷的,言语中带着责备。

老王头立刻赔起笑脸,开口解释道,“文公子,刘老根不是本地人,他是前几年随着花圃主人一起搬过来的,之前一直住在花圃中,很少下山来。后来花圃要卖,原东家嫌弃他年纪大了,也干不了什么活计,就没带他一起走。”

“你也知道,花匠的工钱并不多,刘老根突然没了活计又没落脚之处,只能在北街这租个小院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