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9章 风云(2 / 2)

加入书签

……

宫中。

被关在偏殿的数位朝臣终于得见天日。

元夷身后领着一队禁卫军,望着殿中惊骇异常的朝臣们,面上硬生生地挤出一抹笑,让自己看起来更为和蔼可亲。

众人的目光都不由得聚集到禁卫军的身上。

见状,其中一人警惕的问道:“大公,你这是何意?”

元夷温声道:“蒋太师涉嫌通敌卖·国谋害太子,各位大人又与蒋太师关系匪浅,还请各位大人跟咱家走一趟。”

听到这话,一殿的寂静。

望着面无表情的禁卫军们,另一人急声问道:“这其中会不会是有什么误会,蒋太师作为太子殿下的老师,又怎会通敌卖国暗害太子殿下?!”

简直不可能啊!

这话可谓是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闻言,元夷长长地叹了一声,做出一副苦恼的模样:“咱家也希望这其中有误会,可估摸着是误会的可能性不大。”

“大公什么意思?”

元夷难得好心的多解释了一句:“因为状告蒋太师通敌卖·国的不是别人,正是十二驸马,在几个时辰前,十二驸马敲响了申·冤鼓。”

听到这话,众人面上难掩惊讶,甚至有几人面上出现了不可置信的神情。

显然谁都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如此的戏剧化。

亲儿子举报亲老儿子?

好一场大戏,要不是事关自己,他们或许还能坐旁上观悄悄看热闹,可一旦事情牵扯到自身,热闹就不是那么好瞧的。

而是他们,化为了热闹的一部分。

该说的都说完了,瞧这众人面上或惊疑或恐惧或不解的神情,元夷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吩咐道:“行了,快快按照陛下的吩咐将这几位大人送到刑部大牢中,莫要让叶尚书久等了。”

禁卫军闻声而动。

很快,偏殿的所有朝臣都被捆上双手,押送往刑部大牢。

其中或有几人挣扎的过于剧烈,以至于乌纱帽落地,一头黑发披散开来,显得好不狼狈。

待目送他们离开皇宫,元夷这才回去复命。

“陛下,一次将这么多大臣下了大牢,会否有些激进了?”元夷颇有些忧心忡忡。

听了这话,晋安皇缓缓一笑,不甚在意:“叶尚书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接下来应当怎么做,只要能让叶尚书满意,他们自然能返回家中。”

且瞧着吧。

既然蒋伯文是凉国的细作,那么就算为了安全起见,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涉及此事之中。

那些与他同流合污的臣子,多是利益使然各有所求。

可即便如此,相信他们也不会这么轻易的被蒋伯文忽悠到能通敌卖·国的程度。

元夷想了想:“陛下,是否需要太子殿下出面主持大局?”

太子?

晋安皇顿了顿,不知在想什么。

片刻后,他终是摇了摇头:“这件事,最好不要将太子牵扯进来……至少,不能让百姓们知晓此事是由太子一手彻查。”

闻言,元夷讶然不已:“为何?此次机会难得,若是太子殿下出面,恰好能借着这次机会在朝中声威大震,从此后,朝臣们必将对太子心服口服。”

“不可。”

晋安皇按了按眉心,声音沉稳:“太子既已是太子,便不再需要这种可有可无的光环,而蒋伯文深得民意,一旦与此事牵扯,便是与民意相左,恐惹流言蜚语上身,太子不能出面。”

风险太大,对于太子而言,且并无太大的好处,不值得冒险一试。

何况,太子的地位,早就在她成功拿回议和书时,就再无人可动摇了。

……

事情也正是如晋安皇所想。

五月二十五日,蒋伯文被下诏狱的一日。

上京,大乱。

在消息传遍上京后,百姓们自发将刑部所在之处围困,数百人声势浩大地堵在刑部大门前,叫嚣着要让朝廷官员出来给他们一个交代。

“出来啊,一直躲在里面算什么本事!蒋太师入潮为官几十年,一直兢兢业业,时时想着为百姓谋福祉,你们就这般轻易的将这么一位国之栋梁下了大牢,可否给我们一个说法?”

“是啊,我才不相信蒋太师会通敌卖·国,一定是有人陷害他!”

“你们这些人,不去抓几个江洋大盗给百姓做主也就算了,怎么都还学会了窝里斗?”

“蒋太师如此一个风光霁月的君子,绝对不会做那些事情,还请还我们蒋太师一个公道。”

议论声越来越嘈杂,几百个人的喋喋不休几乎能将整个刑部淹没。

正在处理公务的叶泉闻声而出,当看见刑部大门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时,他的面色很有些难看。

即使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知晓大多百姓对于蒋伯文都有一种盲从的心理,在此时此刻,叶泉的心情仍旧很复杂。

他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君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