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我是文化名人(2 / 2)
不少课本上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人物都悉数到场。
汪大燮、蔡校长、王宠惠、熊希龄、范源濂、王敬芳、张校长、严先生、张謇、张元济、黄炎培、郭秉文、胡汝麟、林长民,算算讲学社的董事加起来二十几号,随便拎出一个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梁先生门口忙着招呼客人,张校长、严先生与费景庭最熟,眼见费景庭到了,当即迎过来笑道:“景庭可是好休闲啊,听闻你此前回来,过了几日我去登门,结果人去楼空。”
费景庭赶忙跟张校长告罪:“惭愧惭愧,实在是杂事缠身。”
严先生却道:“景庭有大学问在身,懒散一些也没什么。去岁范文澜就说起过,要与景庭合写一本书。不想,到最后还是景庭自己完成的。这书……很好。”
严先生只给了个很好的评价,实在是书中揭露的真想太过残酷,让人无法接受。
这年头除了古早那批试图在华夏文明原本内核中寻找富国强兵办法的老古董,新一代的知识分子、精英,要么嚷嚷着学欧美,要么吵吵着学日本。
他们总是天真的以为,只要学了欧美、日本,华夏就会重新富强。
费景庭的书打破了这些人的幻想。如华夏这么大的体量,如此众多的人口,便是全盘照搬了列强的制度,又哪有地方可供华夏去掠夺,从而完成元始积累?
费景庭生的脸嫩,又身形挺拔、玉树临风,走到哪里都极其惹眼。他这头跟张校长、严先生略略说了几句,二人便为其引荐其余董事。
蔡校长打量了费景庭一番,暗自点头,当即笑道:“景庭学识出众,一书既出天下惊,有没有兴趣来京城大学任教啊?”
张校长顿时就不乐意了:“蔡校长,费老师可是我们北辰大学的讲师,你这样当面挖墙脚,多少有些不地道吧?”
蔡校长哈哈大笑道:“沟通交流,左右京津两地通火车,大不了就辛苦景庭一下嘛。”
蔡校长这人屁股有些歪,可办学的心思倒是没错。就在今年,先是邀请李先生任京城大学地质系教授,跟着又邀请文学家莎菲回国任教。上个月更是将周先生请到了京城大学——就那个‘我家门前有两棵树’的周先生。
陆续有人抵达,费景庭与蔡校长略略说了几句话,便转而去认识其他人。
一圈儿下来,人也到齐了。梁先生说了一些场面话,众人纷纷鼓掌,而后慷慨解囊。
费景庭觉得这讲学社办得好,便直接捐了五千英镑。
梁先生顿时皱起眉头:“景庭,量力而行就好,不用把家底都捐出来吧?”
费景庭却说:“无妨,这点钱我还承受得起。”
讲学社初创,二十余董事捐了不少钱,这些钱直接变作基金,用于邀请外国学者。
有人问梁先生,第一位邀请的学者是谁。
梁先生便说:“讲学社刚刚创立,现在直接邀请外国学者,只怕要费时费力。我看不如请一位在华的学者如何?”
蔡校长便说道:“杜威现在就在京城大学,我看直接请杜威抽出时间来讲学就行了。然后咱们可以现在的商议明年要邀请哪位学者。”
众人一阵议论,纷纷赞成。至于明年要邀请的学者,还是明年再说吧,现在众说纷纭,都是自说自话。欧美学者要来一趟华夏可不容易,就算给足了讲学费用,人家愿不愿意耽搁这么长的路上时间,就为了来华夏讲学,那还不一定呢。
梁先生人脉广,认识不少在外国的华夏学者,便将联络外国学者的事儿招揽下来。
以及妥当,梁先生请的摄影师也来了。竖起照相机,让众人排排站立,喊了三个数,嘭的一声,便拍下了影像。
梁先生准备了晚宴,可惜与会众人实在太过繁忙,都纷纷推脱,拍照之后便各自离去。费景庭一直在当小透明,随着大流施施然回了家。
符芸昭迎出来,嗅了嗅,问道:“没喝酒?”
“没有,我连饭都没吃呢。”
“哦,那我让关姐姐给你热一热晚饭。”随着费景庭走了一段,符芸昭说道:“景庭哥哥,你去日本,我就不跟着了。”
“嗯?”
符芸昭解释道:“家中总要留人守着,我怕那卫姜又找上门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