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章 各有赏罚(1 / 2)

加入书签

和当初冯智彧去朔州的时候相比,这次大军返回的速度要慢上很多。

别的不说,从战局奠定到确认开始返回再到今天,这中间快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要知道当初同样是大军行进,冯智彧从长安到达朔州也就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翻倍了,不过这也确实是有原因的。

此次战争大唐不仅俘虏了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更是俘虏了突厥男女共计十万余,牛羊等三十万匹。

虽然这其中突厥的青壮只占了半数左右,但是毕竟老弱妇孺和战利品都需要人看管,这样一来就对大军形成了很重的负担,在这样的压力下大军行进的速度自然也就要慢上不少。

这样已经算是快的了,而且李靖也是很聪明,直接把俘虏中的青壮分成了好几分分开押送,不然这种俘虏人数几乎和大军人数相等的情况很容易出事儿的。

一直等到了五月初,李靖、李道宗、柴绍和李勣等人才带领着大军返回到了长安。

前两年大唐一直都不怎么顺利,更是有着史无前例的蝗灾这种事情发生,所以百姓们的情绪还是比较低迷的,不过这场战争算是给了百姓们一个定心丸。

当然了,这种情况下的定心丸远远没有发挥到它应有的效果出来。

直到去年关中依然受旱灾所影响,虽然没有绝收,但终究还是对粮食的产量有影响,在这种连年灾害的情况下百姓不生民变就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

不过说归说,但是战争的胜利肯定还是有正面效果的。

十余万的俘虏,这就代表着大唐多了十余万的劳动力,这能让百姓们在徭役这方面轻松很多,而且还有很多的牛羊等战利品,这些都是好事儿。

本来嘛打了打胜仗,俘虏这么多不说还直接俘虏了对方的首领,这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件普天同庆的事情,但事情到了封赏这一步的时候却出了岔子。

回朝之后,李靖遭到了萧瑀和温彦博的弹劾,原因在于大军在攻破定襄以及白道和铁山的时候对周围的突厥百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劫掠。

其实这只是小事情,毕竟战争这种事儿没有人能保证一点儿错误都不出,但这只是个搭头罢了,真正的麻烦并不是这个。

当初,颉利在退守铁山之后派执失思力进入长安向李世民表示称臣,而李世民也派出了唐俭去安抚颉利,而李靖在唐俭身陷敌营的情况下直接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铁山,并且生俘了颉利。

唐俭差点儿死在了乱军丛中。

感受着朝堂纷乱的气氛,冯智彧无语的撇了撇嘴。

这是他第一次正儿八经的上朝,因为他也在此次战争结束后的封赏名单里,但是没想到他第一次上朝就见识到这种事儿。

其实这种事儿其中的缘由谁都清楚。

李靖已经是国公了,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但是偏偏这次战争他又是大功,不得不赏的那种。

纵容手下士兵劫掠突厥百姓的事情暂且不说,这就纯粹是拿出来当添头的,就说唐俭差点儿死在乱军丛中他也不是这么个事儿。

当初主张这么做的其实并不是李靖,而是李勣向李靖进献了这么一个策略,而李靖也同意了,可现在把事情都归在了李靖的头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没有人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