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章 南阳(1 / 2)

加入书签

[[第43章 南阳

袁宗第部和一千民夫留在宝丰打粮,李自成率队一路过鲁山、南召,进入南阳府。

鲁山、南召两县靠着山,不富裕,直接略过。

南阳盆地可是好地方,方圆几百里内一马平川的良田一眼望不到头,是自古以来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南阳被伏牛山桐柏山汉江包围,水陆交通便利,是中原四大水陆码头之一。

南阳盆地别称宛,古名宛城。这和西域最知名地点之一的大宛有何关联呢?

“大宛”、“宛城”,相隔四千公里却同名。费尔干纳盆地和南阳盆地或许是被凿空西域的张骞联系起来。毕竟南阳盆地是张骞封侯地。

当时西域的老虎还没灭绝。

闲话不提。

南阳是个好地方,可惜老百姓日子未见得好。河南“四大凶”之一的曹某就在南阳,更别说还有老朱家的唐王和一堆郡王。

“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赋税过重,而端在朝廷的腐败和低能。国家税率低,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励了大小地主加重剥削以及官僚乡里额外加征。

“税重民穷”引起农民揭竿而起的说法是不存在的。毕竟大明朝廷法定征收的那点真不高。

而真正受益却是那些地方的大地主、乡宦,大部分的钱都进入了他们的腰包。这就是为什么明朝皇帝一直不理解的,朝廷的税收不高,国家财政一直见不到钱,而老百姓还是不安静。

“是时,中州鼎盛,缙绅之家率以田庐仆从相雄长,田之多者千余顷,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顷。就四家论,曹褚为上,苗范次之。”

他们剥削来的财产折合银子达三千多万两。

老朱家的唐王在南阳经历九世两百多年,包括历代郡王在内九成都是王八蛋、禽兽、畜生、寄生虫。

“南阳有个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

花园是王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王府后面主要建筑是一座假石山,名日“王府山”。

王府山险峻秀拔,玲珑怪奇,远观近玩,皆有情趣。那些石头都是从2000里外的江苏太湖运来的,人抬牛拉,历时数年。

王府山呈圆锥形,除主峰外,另有四个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峰下边有奇巧的洞窟,洞窟之间,崎岖贯通,一步一景。穿洞走穴,爬60道台阶,螺旋而上,可达主峰山顶。山顶有亭,凭栏可鸟瞰全城,也可远眺九架孤山,紫、塔、独、蒲(南阳山名),皆历历在目。

当年这些石头从太湖湖底捞上来时,承水运接力转道北上,一路上领略了不少的花红柳绿,燕舞莺歌,最终它们被安放堆积在南阳唐王府。

在这样一个人造假山上,唐王可以登高望远,吟诗抚琴,鸟瞰全宛,既大气磅礴又不失王者风度,自我感觉良好。也许,只有这时,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王者风范?

作为王者,各代唐王总喜欢站在王府山上俯瞰全城,威仪天下,所以王府山就成了历代唐王的嘹望台。

有时候他们看到城中有谁家在娶亲,就下令把新娘抢来,先睡上三天再放还。不从者,即投入老虎圈中喂饿虎。

《南阳府志》记载:“民居逼其虐势,至不敢白昼婚娶”。

南阳人只好改在夜里娶亲,而且不放鞭炮、不吹唢呐,像偷人一般静静地进行。直到20世纪50年代解放后那种旧俗才被彻底打破。可见唐王爷在本地为害之深。

皇朙宗室作为一个庞大的寄生群体,在我大明的日月光辉照耀下,滋生出什么杂种都不为过。

话说上一代老唐王朱硕熿宠妾灭妻,为了让庶子福山王朱器塽继位,竟把嫡长子朱器墭和他的四个儿子囚禁长达十六年之久。

崇祯二年,眼看老唐王要嗝屁了,嫡长子朱器墭却还活着。庶子朱器塽便与弟弟安阳王朱器埈合谋毒死了老大哥朱器墭。

时任河南右参政的陈奇瑜实在看不下去,说世子死得不明不白,如果不让嫡长孙继位,他定要上报朝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