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章 熬硝千日(2 / 2)

加入书签

李自成跟葡萄牙结好的一个原因也是他们在印度站稳了脚跟,而那边和智利一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全球重要的硝石产地。

欧洲也缺硝,几乎没有相关矿产,这让他们很伤脑筋。

比如前几年萨阿迪王朝派往尼德兰的使节就向莫里斯亲王强调联省共和国能够在摩洛哥获得“无穷无尽的硝资源”,以此换取荷兰海上力量的支持。后来荷兰人发现这句话其实被大大地夸张了,摩洛哥人所供给的硝远远少于他们所约定的产量。连17世纪最精明的商人之国都被忽悠了,可见硝资源有多珍贵。

当前欧洲人为了获取硝,基本都在厕所这一块动脑筋。

“硝田法”技术并不复杂,但是在天朝却并未发展起来,主要因为它会占用大量的农家肥。

相较于畜牧业发达的欧洲农业来说,中国传统农业高度发达,占用了几乎全部的可耕地,使得牲畜养殖率极低。这种需要大量牲畜肥料的硝田自然也发展不起来了。当然还有个原因是天朝的各种硝矿相对充足,犯不着浪费农家肥——从盛产烟花爆竹也能说明一定情况

大明京师的火药局常年预备着三五百吨黑火药,虽然质量不咋地吧。另外九边常备火药也不少,比如崇祯二年张宗衡担任大同巡抚时那边就储有两百多吨。

无论是开采硝石矿还是刮硝土,里面都是成分复杂,含有各种硝盐以及硫酸盐。明代工匠当然知道其中某些成分的区别。比如提纯火硝要重结晶到口尝无苦咸味为止,即尽量除去钠、镁、钙等离子,保留硝酸钾,否则制得的火药不仅药力受影响,还极易受潮。

只是无论是官府主持操办、官府督办,或者民间私自开办的作坊,都习惯在水溶液反复重溶提纯这道工序上偷工减料。反正一来都能用,二来工序繁琐耗时耗钱得到的成品少不划算,再就是工匠地位不高,能糊弄就糊弄吧。

如果在硝酸钾提纯上偷工减料,简化工序,导致其中含有过多的硝酸钠,由此制成的火药不光威力小而且更容易吸附水分。

火药受潮,药粉会粘聚成团,要么无法装入火器铳管,要么难以点燃。最常用的处理办法是拿到室外,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晒。

那些硬梆梆黑乎乎的大死疙瘩表面是晒干了,里面还湿着呢,为了加速烘干晾晒,就要把他捣碎。士卒药匠无非用锤斧杠板等工具碾、劈、砸、搓,然后,“轰”……

明代京师和各地各镇火药局经常发生大爆炸就与此有关。

顺军使用的硝半数都是外购回来再提纯,这样火药产量自然不高,相应的火器装备率就受到了影响。

如果李自成有一千个分身,那大顺可以在二十年内跑步迈进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科技水平,何论区区硝酸钾呢。可是他没有,一个人分身乏术,很多事情顾头不顾腚忙不过来。直到宋应星加盟后才算有了些改变。

老宋本就是全才,稍微给他点拨下物理、化学知识后相当于打通了任督二脉,一通百通。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他去办了。

制备硝酸钾的方法已经被老宋掌握,虽然其中原理对他来说有一点点复杂,但只要在表面上学会就行,足够用。

现在拿下辽东后量产硝酸钾已经不算问题了,采用的是堆肥法的进阶版——硝田法。

建个大棚,里面用水泥砌一个池子,再加装铸铁暖气管,用热水保持池温25度左右——就算夏天温度高到30也在适温范围内,再往池子里填充中性或碱性化的膨松黏土和细沙混合铺底。

池子边上配置风箱,保证供氧量;硝田顶部加引水管道和莲蓬头,定期供水保证土壤湿润以及适度松土。

仅仅这样当然是不够的,还有个加料问题。

在得不到化肥前人畜粪尿仍然是宝贵的绿肥,不能浪费,再说想大量收集富含氨的尿液没那么容易。辽东靠海的优势就是有数不尽的鱼虾,把它们捣烂腐败后加水稀释丢进硝田就是氨的来源。

此外还有个很重要的硝化细菌,这玩意儿培养并不难。制取少量后丢进硝田中继续培养,这样能缩短种群形成规模的时间。一只细菌十天时间就可以繁殖到超过1000万只。

如此一个月后,硝田表面就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花花一层硝土。

把收取的硝土加入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的草木灰混合,最后利用各种盐溶解度的差异,控制温度和浓度,就可以使硝酸钾从混合液中结晶出来。

一亩地保守估计大约可以收获三四千斤硝酸钾。

而且一旦硝化细菌种群建立起来后产生的作用极其恐怖,需要注意的反倒不是种群数量不够,而是原料够不够细菌种群的“吃喝”了。

第一次收获之后不用等一个月,大概每隔十五天左右就可以去刮一次硝土,只是要记得回填新土就行。

大海里面多的是臭鱼烂虾,马马虎虎盖个二三十座硝田,产出来的硝酸钾足够供应当前所有大顺军使用火器。

硝酸盐用不完还能用来制取硝酸,有了硝酸,火棉这个穿越神器就能出现了。

不过要有硝酸,最好还得点出硫酸。硫酸大体有三种来源,一是煤焦化工业中的副产品,二是硫磺加硝石制取,三是硫铁矿制取。当然小批量制造还可以采用唐代就有的干馏胆矾、皂矾。

明末也有直接造硝酸方法——绿钒(硫酸亚铁)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以玻璃或瓷器为过筒……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

虽然都是好东西,但李自成日理万机的人物现在没必要多花精力去规模量产那些玩意儿,暂时弄一点培养技术员就行了,不算要紧事。

大顺一统天下后即便没有量产三酸两碱又如何,鬼佬一样要趴下唱征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