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识时务杨嗣昌(1 / 2)
[[第5章 不识时务杨嗣昌
黄土高原的土壤其实很肥沃,问题就在于缺水。
崇祯三年李自成一下岗就开始修淤地坝,五年来米脂及周边各山沟里起了大大小小七百多座,吕梁根据地人力充足更是修了近两千座。
不过这玩意儿并不能立竿见影出效果。
明末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情况马马虎虎过得去,水土流失相应就少一些,光靠雨水冲刷淤地自然慢。比如规模稍大一点的坝要淤出可耕种良田也许会花十几二十年时间,小一点的一二年也难成形。但是在可耕种之前它们仍然能以小水库形式为人畜发挥作用,并非鸡肋。
当前米脂老乡生活条件改善跟淤地坝关系有限,首要就是县衙被大顺接管了,然后就是土豆、玉米、红薯三件套的推广起了很大作用,再就是八成家庭在为大顺直接或间接服务中有收入,还有就是织女渠、流金渠等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最后一个重要原因是米脂人不再给大明朝廷缴皇粮国税。
每次夏秋两次征收的钱粮出了米脂界,快到榆林和绥德时都会被“土贼打劫”,一文钱一粒粮都别想走脱。近两年甚至连“打劫”空车的把戏都懒得表演了,到时间米脂知县就直接上报损失。不服你就派官兵过来押送呗,然后官兵又被打劫了。于是主管衙门也开始摆烂,无可奈何呀。
前任知县孙绳武想反抗来着,然后某次下乡去拜访艾老爷途中不幸死于“官军溃兵”之手。老孙是洪承畴提拔起来的,本事不错,老洪投顺后还特地写信招揽他,不料对方的坟头草已经三丈高了,唉。
米脂知县位置空缺了一年多,去年八月份温应星走马上任,识时务,每天吃吃喝喝小日子混的真不错。
西角楼中,蜂窝煤炉子烧的热烘烘,杨嗣昌、温应星、艾应甲三人相顾无言。
艾应甲不时咳嗽两声以示身体抱恙,暗搓搓表达被硬拖着来应酬的不满。
曾经米脂乱不乱,艾家说了算。艾应甲儿子艾万年是副将不提,另外六个儿子俱有功名,他还有五个亲侄子在外做官,再加上其余数十个旁系子弟,艾家跺跺脚,整个延安府都要颤三颤。
可如今,艾应甲只是个风烛残年的普普通通一老头,被他鞭打过的李自成能留他一条老命就不错了,还要啥家财万贯、良田千顷。
杨嗣昌到来也不能让艾老汉高兴三分。明军,算个球啊!
老杨吃了几颗香甜的爆米花,抬头看向玻璃窗外。冰雪残留的无定河沐浴在春日的阳光里,成群白天鹅的到来让寂寞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无定河开始焕发生机。
更惹人瞩目的是一座飞架在无定河上的石拱桥梁,十墩十一洞,雄伟壮丽。
“建桥花了多少钱?”
“共用银子两万六千许,衙门出了一千六百多两,募捐两万四千五。”
“募捐?”杨嗣昌撇嘴,“对方出的吧?”
“……”温知县默认。
杨总督叹口气,“我公务繁忙,不能一直在这里闲坐。把对方头目叫来谈一谈。”
温知县吞吞吐吐,“已经派人去报信了。”
杨总督面色不虞,“半个月了,人呢?我要是没提前打招呼,怕是会被挡在城外半年都进不来吧?老温,我耐心有限,不要再糊弄,把城里管事人请来坐一坐。”
温知县实在无奈了,起身出门招呼一声。
快班班头张礼趋步而来,打了个千,“小的张礼,制台老爷找我?”
杨嗣昌打量一下,不耐烦道:“你大概不够格,把你家管事的请来坐一坐。”
张礼看了眼温知县又看了眼艾乡绅,笑了,“两位老爷,你们说我够不够格?”
两位老爷眼观鼻,鼻观口,默默不语。
杨嗣昌真想把俩废物一脚一个踢死。
“给你家短毛传个话,不要进陕西!”
“大人连这事都知道了?”张礼一脸惊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