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夜惊(1 / 2)

加入书签

张亦隆懒得理会杨大乖的苦笑。

这帮明末的家伙确实没啥见识,八门红夷大炮有啥大惊小怪的?要不是因为火药供应实在是捉襟见肘,加上苏木沁板申的手工业基础实在太差,于硕早就打算直接跳过前装滑膛炮,直接上马锻铁或是钢制后装线膛炮了。

要是真有一天,在这个碉堡的围墙上安装的不是八门红夷大炮,而是八门射程超过1500米的帕鲁特线膛炮,那么这位杨先生的下巴不得砸在脚面上啊?

再说了,就算只用红夷大炮,采用铁模铸炮技术铸造出的红夷大炮也足以秒杀明军手上的泥模炮,这点在1841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已经获得了证明,同样是前线滑膛炮,制造更加精良的英炮在炮战中毫不费力的就压制了清军所谓的万斤重炮。

更何况,张亦隆嘴角微微上扬,这些火炮还会配备字面意义的开花弹,别说三四千骑兵了,翻一番都只会有来无回。

可惜啊,这一切都要等夺下太平堡后才有可能实现,这让张亦隆有些焦躁,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带人去把这只能下各种金蛋的母鸡抓在手中。

几人对着碉堡的图样和图注讨论了一会,都觉得什么大的问题。

董一振提出一条,那就最好在院中打一口井,这样即使被重兵围困,也能坚持到救援到达。

周洪新提出应该在堡门后再修一道工事,上开铳眼或是安放一门小炮,这样一旦堡门被攻破,还能给守军争取撤到碉堡内的时间。

张亦隆把这些意见都一一记下,一边记一边骂,这毛笔也太难用了!

看着张亦隆收起图样,杨大乖问了一句:“不知道张大人什么时候开始修堡?”

这次接话的是于硕,“杨先生,15天后我会亲率长夫军来此开矿,等采够矿石后再撤回,至少会持续一个月左右,所以我希望杨先生给达阳兄弟写封信,他答应我们的战马,可以送来了。”

说完,又盯着周洪新,“周老弟的骑兵也可以开始着手训练了,这些铁矿石到达苏木沁板申后,我们就要着手制造盔甲了。”

周洪新没有说什么,只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一支身上穿戴着铁甲的重装枪骑兵,这可是周洪新梦想了十多年的事,也是他在朱家大明军队中无数次建言却无人问津之事,没想到在这塞外草原却要成真了。

想到这里,周洪新就有些哭笑不得。

于硕收回目光,手指轻敲着桌面,“只有我们全军有了铁甲,骑兵队也初步成型,我们才会在这里建设碉堡,我初步估计了一下,大概一个月后可以着手在这里建设木城,以后在木城的基础上再建石制碉堡。”

讨论到这里,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杨大乖带着周洪新离开,董一振也要出去监督步军和长夫军搬运物资和装车。

于硕则留在蒙古包内,两位战友需要进行一次简单的复盘。

两人对于振威军今天的表现都不太满意。

无论是步军还是长夫军,在令行禁止上做得很好,却显得过于呆板。完全没有达到二人之前设想的那种灵动。

现在需要的就是找出原因。

于硕先提了几条,一是基层军官缺乏,目前所有的什长和哨长都是临时委任的,士卒对他们不够服气,他们也不能很好的指挥士卒,只靠董一振、岳双元等中层军官是不可能照顾到所有部队的,所以必须要马上着手提拔基层军官。

二是没有形成团队意识,这和基层军官缺乏是因果关系。

三是士卒们没有看到赏罚兑现,尽管悬出了赏格,可还是没有调动起大家足够的积极性。

说到这里,于硕叹了口气:“到是长夫军的积极性之高让我有些意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