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0章 搞事业的弘治帝(1 / 2)

加入书签

成功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好的家世只能提高容错成本、让人更容易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

纵观青史记载的上百位皇帝,称得上成功也没几人。因此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会广纳后宫多生子嗣。子嗣多,选择余地也多,培养出成功者的概率也高。

诚然,在坚定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大明,皇嗣的能力并不重要。然而只有一根独苗苗的弘治帝,有个非常能赚钱的儿子。

在大明财政问题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儿子能赚钱就代表了成功!

儒家喊着仁义道德,但其实谁都知道财富才是最重要的。皇帝手中没有足够的财富对天下的掌控力都会降低。皇帝要赚钱并不容易。因为财富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老朱家的三代积累的财富被英宗败了不少。宪宗为了揽财,派镇守太监搜刮民脂民膏、圈皇庄,留下了不怎么好听的名声。弘治帝想要维持仁厚的人设,没学宪宗,所以手中一直紧巴巴的。连修个宫殿都要扣扣索索,哪还有帝皇的威仪!

儿子会赚钱,且赚钱方式不是与民夺利。有子如此,不下于手握百万大军!还是那种不怕反叛的。

弘治帝很骄傲!他恨不得宣告天下他有位好儿子。

儿子成功就是老子成功。以后没人能说他不行。

但弘治帝也不想被儿子比下去太多,更不想连宪宗都不如。弘治帝对先皇宪宗再怎么有怨言,也不得不承认宪宗把一个四海升平的大明交给了他。

弘治帝心中多了一股气,整个人像脱胎换骨一样,一改平和的性子拼命地要改革。

“兰州、大同两场大胜不代表军队实力上升。反而是密云轻易被破防,贵州卫所节节败退,说明军队战斗力下降。一两个卫所这样还能找借口,天下所有的卫所都这样,证明军户制度出了问题。”

御书房的御桌前,像学堂一样摆着一张张桌椅。桌椅上摆上铅笔和速写纸,方便开会的官员记录。桌上还有茶水和点心。会议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刻钟。官员可以到净室如厕,移步左直房小歇。

以上是弘治帝从儿子的集义殿临时太子府学来的。

商议朝政大事费时费力。让一群上了年纪的官员长时间站立并不妥,大家坐着商谈也不会损伤帝皇威仪。不止是御书房,文渊阁、五军都督府、六部等内部都设立了座谈的场所。

改革的第一步就从改变开会习惯做起。

“军中逃兵现象严重,因为军户们活不下去了。朕想问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知道原因吗?”

弘治帝平视的目光令英国公一阵不自在。英国公站起,离弘治帝只有三米不到的距离。作为顶级权贵的英国公以前极少有如此靠近皇帝的机会。

“坐下回答。站着朕还要抬头看,脖子累。”弘治帝挥手让英国公坐下。

英国公不自在地道:“应该分给军户的屯田没了。军户像奴隶一样被武官奴役。打战伤亡没有抚恤。没有收入的军户养不起一家老小。”

不是英国公不想给武官们遮羞,《京报》连篇累牍报道军户们的悲惨生活,相瞒也瞒不住。

“英国公说的都对。臣没有可补充的。”脸上有伤的马文升臭着张脸。

叫嚣着改革军制的是太子,结果首先提出的是他,弘治帝像吃错药的一样同意。马文升成了武官们发泄不满的对象,昨夜归家时不知道被哪里飞来的石子击中面部。弘治帝赐下宫中最好的伤药,又派了锦衣卫贴身保护。马文升总觉得被皇家父子俩坑了。最气热的还是他主动跳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