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东京府(1 / 2)

加入书签

那天在和盛长柏聊过之后,盛长恒便开始识字读书,只花了一天就熟悉了古时候的繁体字,两天背熟了百家姓和千字文,盛长柏看着自己的弟弟有如此天资颇为惊讶,知道自己的弟弟在读书一道上不似凡人,便加快了教学进度,将一整套四书五经给了盛长恒,叫他先不用求其大意先囫囵背下,日后到了东京府进学后再由老师教导,仔细钻研。

盛长恒除了每日去祖母屋里看望姐姐便都会在屋子里诵读,按照盛长柏的意思自己要先学《大学》,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是初学儒学的人的一个“入德”的门,再读《论语》、《孟子》,最后读《中庸》。

原本在仁宗之前,《大学》和《中庸》都收录在《礼记》,是程颢,程颐他们二人主张将这两篇独立出来,二人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被世人称为“二程”(宋明理学没改,这里的朝代大家自动带入宋朝就行了)

作为一个历史专业的学生,盛长恒很清楚四书五经对于科举的重要性,背诵下来只是第一步,以盛长恒两世为人的基础别说背诵,就是理解也不难,但是科举不仅仅是理解就能考上的了,考场上不仅仅是考经义,还有诗赋,最难的便是最后二项,论,策,问的多是治国方针,这除了要有解决办法,还要能引经据典,博览群书。

在船上这段时间明兰也好的差不多了,时不时的也会过来看看盛长恒读书,有时候还会带些糕点鱼汤之类的来给盛长恒,自打上次明兰停了丹橘跟她说了盛长恒说过的话后,心里便好了许多,虽说小娘去世了但自己还有一个弟弟,现在弟弟也下定决心要读书科举了,自己也要好好生活,不让自己弟弟担心。

盛紘这几日也听下人说过,自家老七近日很是用功,短短几日便能背诵百家姓和千字文了,想来也是个在读书上有天赋的,盛家老太爷虽说是探花出身,但英年早逝,好在自己少年时埋头苦读,有了尺寸之功,中了进士。

现下自己的三个儿子在读书科举一途上也有天赋,老二长柏自小便苦读,初夏秋冬,刮风下雪也没有断过,老三长枫天资聪颖他小娘常说他乃状元之才,想来日后也是榜上有名,自己这最小的儿子自他小娘过世后也走上了科举之路,日后也能做出一番事业。

原先自家父亲在冤狱中救过一位老安人,他儿子庄学究乃是当世大儒,之前我与他写信说想邀请他来教学,他也同意了,到东京府后便将三个儿子一同送去进学,将来也好一同进步,说不定日后一门四进士,盛紘越想越开心,手里笔上的墨滴到了纸上也毫无察觉。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盛长恒每日读书不曾懈怠,而船也在行驶了半个多月后到达了东京府,盛长恒看着翠屏收拾着行李,不过他本身也没什么行李,除了一些衣服和少量的钱财便只有自家二哥哥送的书了,收拾完后,盛长恒便去了祖母那,和祖母,明兰一同下船。

“恒哥儿,快到祖母这来,这船靠岸的时候不太稳,来我这安全”。

盛家老太太对着盛长恒说到。

盛长恒也没有推辞,去了祖母那,与自家姐姐站在一起。

当船靠岸放下甲板后,盛长恒踏上码头的第一刻脚便有些软了,不过这也怪不得他,在船上摇摇晃晃的待了大半个月,下船难免有些不自在。

“二郎,二哥哥”

盛长恒朝着一辆马车看去,只见一中年女子带着一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孩,朝着自己这边喊着

“母亲,您怎么来了”

盛长恒只见顾廷烨快步走了过去,对着那女子说到

不过盛长恒也没有太关注他们,在码头上盛长恒看着当今世界最繁华的东京府,心里也是极为激动,日后此处便是我为之奋斗的地方了。

盛长恒跟着祖母上了马车,一路上摇摇晃晃的去到了积英巷盛家,这处宅子原是盛老太爷在京的时候置办的,来之前盛紘便叫人打扫过了,进了宅子,盛紘便让王大娘子安排院子,老太太还是住原先自己住的寿安堂,自家姐姐明兰便跟着老太太住在寿安堂,王大娘子挑了个东边的院子,取名葳蕤轩,在那住下了,盛长恒因为要读书,而且六岁了,便不再需要跟着王大娘子住了,盛紘让他跟长柏住在前院,两人院子挨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