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多管齐下,万事俱备(2 / 2)

加入书签

屯田所需的几个基本物件,农具和炊具总算是解决了。

还有,睡觉的床铺被褥,这又是一个几乎难以解决的问题。

被褥,一床被褥用到的布,比两个成年人衣服上的布都多。

布料是硬通货,任何时节都可以当钱用的。

要是给屯田所的民夫们一人配一床被褥,张飞家财够不够是一回事,去买缝被褥的布料,召集众多的人手,凑够众多的针和线去缝被褥,布料,针线,全都极难凑积。

被迫,李孟羲把条件又降低了。

被褥实在不行,不要了也成。

现在五六月份,天还热,真到冬天了,要是天冷,没被子,直接用麦秸堆个窝,拱进去也能御寒了。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被褥实在凑不够。

被褥可以不准备,睡觉的稿席有准备的必要,不然,要睡地上吗?

稿席好的一点是,用麦秸编就能编成,麦秸随处可找,而会编稿席的流民,比比皆是。

到时,只要麦秸够,睡觉的稿席和御寒的麦秸都不成问题。

至于,在麦秸里睡觉虫子咬不咬,没办法了,条件有限,只能如此。

屯田所需一应物资,似乎全都够了。

六月,二十六日这天。

窑场的窑终于垒好了,当天就开始生产。

同时,李孟羲和刘关张三人商议,这说话间,物资凑齐了,看是不是先派游骑四处寻找可屯田的无主地域,待一切准备妥当,直接发人过去,省得再慢慢找。

刘关张深以为然。

三十余游骑再出,先是便寻涿州县,再出涿州,只找那些地块大,临水的地方。

二十七日,李孟羲和刘备一同来到窑场,昨日为开窑第一日,按令,民夫连轴转,一天一夜不中断,平均每一窑都烧了三窑。

因为前期准备充足,几百个民夫在忙碌,泥胚什么的堆的放不下。

第一天,出窑的陶器就足有一千多个。

就是,烧的仓促了一些,泥胚没有阴干,废品率高了一点,接近三成陶器出窑有开裂,不能用。

但,除去这些残次品,大小十一口窑,一日产量,烧制小陶瓮八百有余。

李孟羲看着一车车装走的陶器,长舒了一口气,这下,可以从容开脱屯田基地了。

当时间,到了七月份。

半月以来,各处收购的锄头堆的满满当当,窑场日夜不停的忙碌,烧制出的陶器更是多的没地方放。

而支撑起陶场全力运转的,是大几十个做泥胚的熟练匠人,是两百多负责挖泥淘泥的青壮劳力,是负责到处捡柴的了一万多流民。

总之,陶器如此快速的凑够,是义军招抚了两万多黄巾,人力极度充沛,和李孟羲全局统筹的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