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七十二章 擂石克梯械(2 / 2)

加入书签

李孟羲头转过来,再看向关羽,“奥!”他又是瞪大了眼睛,又是惊讶。

守城叉杆,李孟羲熟啊,这玩意儿,还是他想出来的呢。

但这会儿,他没想到,梯子窄了,还能反制敌人推梯。

简单来说,宽一米的梯子,敌人推梯,推一米长的梯阶,推哪里都能合力翻梯。

但是梯子窄到半米的时候,敌人要推梯,着力点就少了许多,可能本来梯宽一米的时候,边上的人还能凑到推梯,梯子窄了半米之后,边上的人就够不着了。

这样,梯宽一米时,敌人七人可同力推梯,梯宽半米的时候,敌人就四人能凑上来推梯,于是,我军攻城梯被推翻之可能,小了许多。

关羽又道,“梯窄,倒还省工料,工时。梯轻,抬梯扶梯轻便不少。”

“奥!”李孟羲又奥了一下。

这一点,又没想到。

梯子窄了,工料要求就降低不少,就比如,宽的梯子,梯阶需要长木头,没有长木头,就做不了梯阶。而窄的梯子,短木头能用,长木头锯短了,同样能用,这就让材料变得丰富了许多。

就如关羽说的,梯子窄了,自然也就轻,攻城士卒抬着梯子跑,能跑的更快,梯子倒了,扶起来也更快。

纯靠人力,轻便比沉重,好用太多。

边上,张飞疑惑的挠了挠头,看向李孟羲,迟疑问道,“小孟,你说他娘的杠杆,俺明白了。

有支,有臂,就是杠杆。”

“昨日俺攻城门的时候,”张飞睁着大眼,目露思索模样,“破第一道城门,俺对着两门正中撞的。

瓮城城门,俺见是对着左边城门撞的。”

“照你说,哪个对?哪个撞的快?”张飞说完,就拿眼看着李孟羲。

这一下,给李孟羲抛出了一个麻烦的问题。

李孟羲一下被问住了。

攻城椎撞门,怎么效率快,不知道啊!

可能是杠杆,但,哪是支点,哪是力臂?

李孟羲思索良久都没有思路,他回头看了一眼,又朝远看了一眼,“走,找城门试试。”

东城墙,是攻城方向,城门已被撞毁。

绕了一大圈,至南门。

到城门下。

李孟羲抬头看着高大厚实的城门,他走到一扇城门的边沿,用力想试着把城门推开,太沉了,李孟羲用上极大力气,然而,城门吱呀呀的响,慢腾腾的动。

推不动,李孟羲索性放弃。

仔细看了看城门,城门有门轴,门轴连着一扇大门。

单扇门的杠杆,那门轴是支点。

推门的时候,离门边越近,则力臂越长,越容易推。

反之,靠近门轴推,力臂短,非常费力。

于是,李孟羲笑问,“关将军,还有三将军,你二人,谁力气大?”

“哈,二弟三弟力气一般大。”刘备一旁抢先插话道。这就是刘备的聪明处了,不伤两人和气。

万一李孟羲一句话,引的两人较量力气,反倒不美。

关张二人,应该力气仿佛,李孟羲点了点头,道,“有劳关将军三将军来一试究竟。

关将军外推门沿儿,三将军内推门中,两位将军且用十分力气,看谁推的过谁。”

李孟羲相请,关张二人,捋起袖子,一里一外,一推门沿,一扛门中。

“推!”李孟羲喊到。

张飞关羽立刻发力推门。

结果毫无悬念。

关羽推门沿,轻松把推门中的张飞给推过去了。

见此,李孟羲又道,“反过来,三将军推门沿,关将军推门中。”

两人于是又换。

这一推,同样没有悬念。

张飞推门沿,则反把关羽推回去了。

停下,关张二人皆若有所思。

良久,关羽看向李孟羲,“平日推门,也知门沿好推,却未深究,竟还是杠杆。”

张飞哈哈笑道,“俺知矣!是他娘的杠杆!”

这下,应该明白了,推门,从边沿推,最有效。

门之于城门轴,推门也好,撞门也好,得撞边沿位置。

可是,城门归城门,城门关闭状态,后边还有门栓呢。

加个门栓的话……

破门是怎样破的?

细思大概两种情况。

一是,撞断门轴,大开城门。

二是,可能门轴没断,攻城椎倒是先把门撞烂了。

尤其第二点,李孟羲突然记起,军中制作的两次攻城椎,全都是用木桩子做的撞锤。

也就是,锤头是平的。

好像,电视剧中,攻城椎是会削成尖的吧。

平头锥头,对门施加的力一样,也就是,于第一点,撞断城门轴时,平锤尖锤无区别。

但若是第二点,撞烂城门破门时,毫无疑问,尖头压强大,更容易破坏城门。

想到这一点,李孟羲有了计较。

看来下次做攻城椎的时候,也得把头弄尖。

弄尖还不行,最好是硬木头,不然像是柳木,尖头撞一会儿,就软了,软的跟毛笔一样,每次撞门,大部分力量,都被缓冲了。

所以得用硬木头。

其实,如果条件足够,给攻城椎锤头包层铁皮更好。

铁皮可不会撞软。

铁皮硬度,胜过所有常见硬木。

于是,铁头攻城椎,对门的破坏能力最强。

这是于破门之第二种情况,锥头和钝头的区别。

但于第一种情况,城门后插门栓,此时,到底往两门缝中间砸效率高,还是往一边砸效率高。

于此时,破坏对象,是门轴。

左右门门后,门轴和门相连的地方,是插门轴的门鼻儿,门鼻儿,大概就是支点。

要破坏门轴,自然还是砸门边沿。

问题就在于,往门缝中间砸的好,还是往边上一个门,砸一个门的好。

以李孟羲的分析能力,他此时,弄不十分明白了。

分析不出究竟了。

撞一边城门,力量可能集中,大概等于是,筷子固定着,集中力量从一头折。

撞城门之间,则大概等于,筷子固定着,力量分成两部分,从两头折。

李孟羲猜测,撞一边,城门轴更容易断,但,这毕竟是猜测,分析对不对,李孟羲也不知道。

索性,直接推来攻城椎一试究竟算了,直接实物实验。

昨日攻城,攻城椎有四架,坏了一架,尚有三架完好。

于是令士卒把攻城椎推过来。

一段时间之后,士卒们把沉重的攻城椎慢腾腾的推来。

而后,令人在后关上城门,插上门轴。

又令士卒,轻晃攻城椎撞门,先撞城门正中。

咚。

咚。

攻城椎一下一下的往城门正中撞,可以看到,攻城椎同时撞了两扇城门,两扇城门都微微向里形变。城门向里形变,就别着门轴,门轴若断,就是被别断的。

李孟羲还发现,因为城门不是完全水平的,有一边门外边凸一点,一边门里边凹一点,于是,撞的时候,总有个先后,攻城椎先撞到一门,又撞到后边一门,力道层减,门前后晃荡,跟个弹簧一样。

李孟羲觉得,这可能,就浪费了一些动能。

一扇门,弹性单算,两扇门,弹性相加,浪费的动能,则就更多。

撞了一会儿,李孟羲令停下。

稍把攻城椎转一下头,把攻城椎对准左边城门沿儿撞。

咚。

咚。

再次一撞,明显看到,单撞左城门边沿,形变大的多。

门轴断若是被城门往里別给别断的,那么毫无疑问,单撞一边城门时,城门往里別的更深,对门轴的伤害更大,更容易把门轴损坏。

到这里,李孟羲认为,单撞一侧城门,效率更高一点。

这其中,涉及到动能浪费,涉及到城门形变。

拿不定主意,李孟羲问刘关张三人,问,“三位觉得,撞门中,还是撞一侧,破门更快?”

刘关张三人入神的看着咚咚被撞的城门,看着一侧城门不停的往里別。

“某觉着……”刘备手摸下巴,眉头微皱,思索模样,他迟疑了一下,“是撞一侧更好。”

“某也觉着如此。”关羽凭感觉,也给出了答案。

“俺也一样!”张飞是同样的回答。

四比零,所有人都认为,撞一侧破门更快。

“那就说定了,日后再撞门,对着一侧门撞!”李孟羲下了论断。

刘备点头,关羽则是稍有迟疑,关羽手拂长须,仰头上看,盯着高大的城门中端看了好一会儿。

“若说破门最快,攻城椎越高,或可破门最快。”关羽说完,不去看刘备,不去看张飞,却低头看了李孟羲一眼。

仿佛就是,关羽觉得,李孟羲肯定懂为何如此,刘备张飞,算了,不是顶尖聪明。

李孟羲倒是疑惑了,破门快慢,跟攻城椎高低……有关系?

他想了好一会儿,明白了,还真的有关系。

按极限假设来推断,如果攻城椎极限的矮,那么,撞门时,只能撞到城门角,这样费力撞了半天,城门的木头撞的变形了,甚至城门角破了,但是,门轴没断。

城门本身,也是杠杆。

往城门角撞,阻力乃是城门之弹性形变。

城门角此处,弹性形变力臂长。

也就是,城门弹性形变,就抵消了很多攻城椎的动能,剩下的,对门轴的动能,就少了许多,因此,就难以破坏门轴了。

所以,要想撞断门轴,最好是攻城椎的撞锤和门轴齐平,这样,力直接施加于门轴上,更容易断轴破门。

而放在实际中,一般而言,城墙极高,城门也是非常高大,城门的高度,远比攻城椎高,要想攻城椎锤头和城门轴一个高度,不太可能。

但纵是如此,攻城椎越高,离门轴越近,对门轴施加的力也就越大,断轴破门的效率,也就越高。

所以,攻城椎要想破门高效,不仅攻城椎要大,锤头要重,且高度也要高一些才行。

攻城椎的高度,竟然也影响破门效率。

李孟羲很意外的,又弄清楚了一点。

李孟羲觉得自己这片刻时间,弄清楚的东西可太多了。

更让李孟羲感慨的是,好多问题,竟是刘关张三人发现并指出的。

刘备拿筷子和断掉的攻城梯梯阶作比。

刘备说攻城梯最好爬单人,双排人容易相互影响。

关羽说,窄梯轻便,抬扶便利,且城上之敌推梯,敌借力之处少。

张飞则因为昨日攻城,亲自带领攻城椎破门,由杠杆想到了撞门到底哪点破门最快。

关羽最后,则又提到了,攻城椎高度问题。

这三人,贡献了多少问题和思路。

这让李孟羲明悟,虽然说,已知道集众人之智,从刘关张,从普通士卒,从军医,从木匠们,从任何人那里收集众人的点子与方法,远比自己一个人单想高效的多,但这是不够的。

思考问题,众人思路碰撞,也是集众人之智,能提高思考效率。

看来,以后不能自己一个人闷头想问题了,得找人一起讨论才是。

就如今日,若无有刘关张三人一起讨论,哪能知道这么多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