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飞蝗石(1 / 2)
[[关羽早上巡营时,撞见李孟羲哥俩,瞅见李孟羲手里拿着一块大石头,跟小砖两人蹲在那里嘀嘀咕咕不知干嘛。
关羽觉得奇怪,凑上来,探头问,“羲儿,你拿石头作甚?”
正拿大石头砸小石头的李孟羲抬头看见关羽,把石头举起,认真问,“关将军,你可知有何拿石头做武器的路数?昨夜俘虏暴动,好几人就是被石头砸伤了,你瞅,石头上还有血。”
关羽接过石头一看,石头上还真有血。
至于李孟羲问,拿石头做武器的路数……
关羽沉思片刻,还想起来了,关羽点了点头,“有,飞蝗石耳。”
“飞蝗石……咦?”李孟羲一听,眼睛一亮。
飞蝗石听着耳熟啊……封神演义里,邓婵玉不就用飞蝗石吗?还有,似乎水浒里,没羽箭张清,也是用飞蝗石,砸人一砸一个准。
有意思了。本来以为,封神也好,水浒也好,这些小说会杜撰一些武器,飞蝗石这玩意儿李孟羲就认为是杜撰的。
战场搏杀,怎么可能有用石头做兵器的,还有,面对披甲单位,石头有个毛用。
然而昨晚,还真就有几个披甲士被一石头砸中面门,当场晕乎了。
现在想来,封神也好,水浒也好,这些演义小说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其本质还是根源于当时社会基础。
肯定是古战场是真的有人拿石头做武器,并且杀伤力还不错,尤其是阴人对付重甲单位不错,要不然不会封神水浒两部小说,武艺稀松的邓婵玉和张清,都能跨越巨大的武力值差距,打的敌手鼻青脸肿。
由此或许就说明,飞石这玩意儿,又快又准,特别适合用来阴高手。
李孟羲对飞蝗石兴趣满满。
关羽见此,便把飞蝗石相关讲了一通。
“这石头太重,不好。”关羽掂了掂手里碗大的石头,说到,“若用飞蝗石,可去河边找鹅卵圆石,再做一皮囊,系于腰间。用时,取石既发,十几步,发石无不中地。”
李孟羲点了点头,明白了,飞蝗石最好是鹅卵石大小的石头。
也对,鹅卵石大小合适,很合适用单手持握。
再一个,相比不规则的石头,鹅卵石手感非常好。
因为封神和水浒两部小说中,各路猛人们遇到飞蝗石,个个吃瘪,因而李孟羲推测,飞蝗石可能非常适合用来打那些武力值变态的猛人。
至于飞蝗石的威力,石头的威力,李孟羲还是表示怀疑。
关羽亲自带李孟羲去试了一下飞蝗石到底威力如何。
二十步,树一草人。
关羽约莫了石头的手感,眯着眼看了一眼靶子,然后跟捡土砸狗一般的姿势,石头举高,手伸开,猛地用力一掷。
啪!
碗口大的石头,啪的一声砸到草人脑袋。
脆弱的草人脑袋被砸飞了,石头砸到木桩上,啪的声响。
瞅明白了,石头做武器,还行。
关羽又着人拿来一面盾,还是二十步,还是把盾挂到木桩上。
关羽捡回石头,甩开手臂,奋臂用力,嗖的一声丢出石头。
啪!
石头正砸中盾牌。
李孟羲明显听到,有木头开裂的声音。
走过去看,他惊讶,厚实的木盾被砸的中间有一块凹陷,盾牌被砸裂了。
以李孟羲如今对兵器知识的认知,哪怕是强弩二十步对着盾牌射,也是将将可能是箭头透过盾牌,对盾牌结构破坏不大。
石头对盾牌的破坏能力,竟然比弓弩还强。
一想也是,弩射穿一个眼儿,石头猛砸,是碎一块木板。
于盾牌结构来说,被穿一个眼儿,问题不大,而被砸裂的木板,再来一根弩箭,大可能顺着裂缝穿盾而过了。
李孟羲顿时想到,石头对盾的破坏力既然这么强,倒有文章可做。
战阵上倒算了。
那守城呢,大块石头有大块石头的用处,碗口大的石头虽然阻挡不了敌人爬梯的势头,但如果能把敌人攻城士的盾砸坏,砸劈裂,那么强弩就有可能穿过盾牌给敌军造成大的伤害。
反正,李孟羲的理解是,一块完好的木板,跟一块被砸劈的木板,跟一块上边钉了好几支弩箭的木板,这三者防御力是不同的。
完好的木板,弩箭射上去,顶多是透一截箭头透到后面;上边钉了好几支弩箭的木板,木板结构还算完好,强度也还在,弩箭射上去,顶多依然是箭头透到盾后面一点。
但是被砸碎的木板,在被砸破的鸡蛋大那一点区域,木头是从中间往外扩散好多裂纹。于这一处,木头结构松散,强度不复,一支弩箭射来,跟穿个薄木板没什么区别。
看来,守城之时,适当配备一些小石头,能增加敌军盾牌损坏的几率,敌军盾牌结构损坏,虽不会直接造成敌军伤亡率的提升,但再配合弓弩,弓弩对损坏的盾器杀伤力直线上升。
李孟羲还想起,之前考虑到从城头丢石头时,大石头其实没办法投掷出太远的,当时想到的是能不能在城头放置上投石机。
当时想到的是,投石机太大了,不妥。
现在再遇到飞蝗石,倒有了别的思路。
投石机为何大?因为投石机要有足够的力量去投掷大石头,所以体积就大。
那么,反过来,只是帮助投掷一些碗口大的小石头的话,就不用大投石机了,甚至不用投石机,用一些很简单的发力工具就足够了。
有空得找一下,有什么好用简单体积小,方便操作的小的投掷工具。
关羽还说,飞蝗石骑战之时用着不错,不同平地发力,骑战投石,人借马速,其速更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