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纸术大师——关羽(2 / 2)

加入书签

气薄而水凉,反之,便是气厚,而水热。

故,若设法能使气厚,则水极热,于是煮浆极快,于是大省柴薪。”

说着,关羽突然想起一事,他对刘备道,“大哥,且随我来。”

刘备跟关羽离开了军医营,走了一段路,到了城中偏僻一所在。

是一处荒废的院子,院子当中,几个丑陋的铁鼎模样的东西支在那里,几个匠人躲得远远的,在旁守着。

看到关羽过来,匠人们迎了上来。

关羽问,“纸浆煮多少锅了?”

匠人答,“三锅了。”

关羽点了点头,他抬头看了看天,时近午时,转头对刘备道,“寻常煮法,半天才煮一锅,而用高压锅,足可煮三锅。快了数倍,柴薪便能省数倍。”

刘备闻言,看了看院子里几个“铁鼎”,本以为是鼎,结果,竟然是锅,还叫什么高压锅。

自然,刘备又是不解,关羽又经一番解释,大致解释了原理。原理乃是,把锅一圈乃铁水浇死封住,这样,添柴一煮,水受热,蒸腾成汽,然后气越来越多,气越来越厚,那锅里的水沸点便越高,沸点高了,水就热,煮浆就快,从而能省数倍之柴。

道理刘备是稀里糊涂隐约明白了。

可刘备看着被大火汹汹烧着的铁锅,他眉头皱起,“这……不会崩了吗?”

关羽闻言便笑,“已崩了数次了。本来在铁匠营那里,锅一崩,扰乱一片,后来便挪去军医营,可军医营离妇孺营近,锅一崩,震天响,小孩儿吓得哇哇哭,后便挪于此僻静之处……”

听着有趣,刘备乐了,他点头,大赞,“能省数倍柴薪,妙也!”

关羽点了点头,“省柴,倒是小事。可高压锅此物,还利造好纸。”

刘备听另有玄奥,立刻看了过来。

关羽抬头想了好一会儿之后,他解释起来,“此中,涉另一关键。大哥你当已知晓,碱此物,可以解胶,那,某问,是碱多了胶解的通透,还是胶少了通透?不妨……以巴盐煮肉类之。”

按常识,按逻辑稍一想,刘备便道,“自然是,碱越多越好。”

“便是如此。”关羽点头,“关紧便在此处,碱越多,解胶越好,纸浆煮的便越透,纸便越是细腻精致。

可,碱此物,具羲儿所讲,水越热,碱溶水越多。

也就,寻常之水,碱性至极致,若是为百数,”关羽指了指高压锅,“此高压锅,水比寻常水热,碱性之极致,便超于百数。

故而,经此锅所煮纸浆,为寻常所远不能及。”

这又是刘备所不知的学问了,刘备大为惊异。

——

先是煮浆,后是碱液煮浆,然后是高压锅煮浆,听此种种,刘备知道为何城主府中所见的纸能那么好了,有此多番大改,纸怎能不卓越出众。

刘备赞叹,“造好纸之法,某也知也,哈哈哈哈!”刘备为听到了造纸秘术而大为开心。

关羽眼睛一眯,说到,“大哥以为,造纸到此为止,那可便大错了。”

刘备立时愕然。

关羽回想当时情景,他说道,“待高压锅做成,之后某与羲儿煮浆造纸,结果纸成,虽强于一般草纸,某觉已可,可羲儿却觉纸色难看,有斑驳黑点混杂其中。

细究之,乃草灰之故。”

“后便改之,改进之法为,使大瓮盛灰,装水沸煮,待沸煮之后,草灰上飘下沉,中为清澈。而后,滤灰,取其清澈。”

刘备明悟到,“如此,无草灰之染,纸确实能白净几许。”

关羽摇头,“此法不妥。”

刘备顿了下,“怎讲?”

“如前所说,乃碱也。碱多碱少,便相关纸浆好坏。

草木灰煮水之后,撇去草灰,此确实能让纸白净,可使此清水入锅,要知高压锅中水更热,能溶碱更多,可无灰之清碱之水,哪有余碱可溶?

所以,两难便在此处,用草灰,碱煮更透,可,纸不尽白;用清碱之水,纸白,可浆不细。”

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刘备眉头皱起,问,“那……此难何解。”

“不难!”关羽自信道,“只需,取无色之碱,加无色碱,不加草灰,两难立解。”

说起无色碱,关羽带刘备回了城主府,在城主府偏房中,关羽翻出了几碗夹杂着草灰的像盐巴又不很像的白色东西。

“此便是草灰中所取之物。”

刘备端过碗,手捻起白碱捻了几下,黑乎乎的草灰,能取出白色之物,刘备惊讶。

刘备十分好奇的问到取碱之法。

关羽如实告知。

乃是,取五十个大瓮,盛草灰装水熬之,熬半天之后,取五十瓮清碱液盛至一缸,然后,把这一大缸清碱水加火一直煮一直煮一直煮,直煮到一缸水烧干,此时缸底就留了一层白刷刷的面儿。

拿竹片把白碱面儿刮出来,五十瓮,煮出的碱,拿小碗装,能装半碗。

刘备一听,废半天功夫,废了大量柴草,才煮出一点点碱,刘备不由匝舌。

关羽解释碱的用途,“此物白皙,化水不见有色,做纸时,就是加两碗碱,加的水里不溶了,水里一点杂色也无。

用此法,不用草灰,便能一强碱性,二不添草灰之杂。”

刘备点了点头,把碗小心放了下来。

他感慨造纸一术,如此细微精妙。

出偏房,刘备在前走,关羽随手带上了门。

关羽说到,“大哥若以为,至此便能造出好纸,便又错了。”

刘备停住,回头看来,笑了,“啊?某又错了?”

关羽道,“还缺除色。”

说着,关羽拿眼便在屋子里到处看,像在找东西。

“纸浆不管用何物煮成,不管是用麻,用树皮,用草,不管何物,必有草木杂色。

故,纸浆做成,再抄纸,纸干之后,为灰暗斑驳之木色。

故,若想纸再好,便要除色。

而这除色之法……找到了。”

关羽迈步就走,他到矮几前,弯腰从矮几下端出一个大碗,把碗拿给刘备看。

刘备接碗一看,一看碗中之物,“炭?”

“不是寻常之炭。”

活性炭除色可好玩儿了,关羽找来碗和笔墨,把墨水滴进了水里。

墨水一经入碗,满碗清水都变得漆黑。

这时,关羽捡起几块活性炭,随手丢进碗里,端起碗轻晃了两下,很神奇,就像嗖的一下一样,黑乎乎的水一下变白了许多。

刘备惊讶了,炭竟有如此奇效。

而之后,关羽让刘备去寻找寻常木炭,刘备去火堆里扒拉几块普通的炭再来试。

结果,普通的炭放进墨水里,晃荡许久,虽然墨色也淡了,但是,变化明显不如之前大。

刘备端过碗,把炭从中捏起,看了看手中炭块,又抬头看着关羽,好奇无比,“怎讲?”

关羽便讲起了活性炭的功用。

总之,木浆中的杂色可以用活性炭除去的。

刘备已见了太多造纸秘技了,他拿着活性炭不停的滴墨丢炭,再看着活性炭嗖的一下把墨水吸的七七八八,刘备玩的不亦乐乎,他赞叹活性炭的奇妙。

原来把木炭随便蒸一下,炭的除色能力便就能这般强大,也是奇了。

“到此,仍是不成。”关羽道。

刘备已经习惯了造纸术累出不穷的技术改进,他问,“除色也除了,还有何不成?”

关羽道,“木炭轻飘,不能沉水,所以,可用麻布包炭,坠石使其沉入纸浆之中,如此,方能连中间杂色也一并除去。”

这个改进方法倒是很简单,不跟前边的一样根本让人意想不到,刘备笑着点了点头,把碗丢到一边,拍了拍手,不玩儿了,“原来如此!”刘备赞叹。

“至此,却仍还有不妥。”关羽直指了当中不妥。

乃是,活性炭虽然除色能力极强但却只能除去木浆中的颜色,而不能除去木纤维中的颜色。

到这一步,虽然用了活性炭,纸浆已经浑然一色,没了杂乱色斑,颜色也白皙细腻许多,已可称绝顶好纸,然,纸张仍然带着淡微的草木底色。

而至于如何除去草木纤维中颜色的方法,活性炭无用了,得用其他方法。

“乃用,酒。”关羽答到。

“酒?”出乎意料,刘备惊讶。

“对,酒,烈酒。”说着,关羽起身走到墙角,把那里几个不起眼的小酒坛抱了过来。

酒坛乃有三个,上边贴着纸,写着不同的字。

字有,【无水】【水】,【酒】,【加热】,四种。

关羽先把【无水】和【水】的那两坛打开,酒坛打开,里边塞着麦秸,关羽把麦秸拿出来看了看,无水一坛,麦秸好好的,黄澄澄的麦秸还是黄澄澄的麦秸,有水的一坛,麦秸泡的更黄了。

推到刘备面前让刘备看,刘备把麦秸拿出来看了又看,不管泡水麦秸还是干麦秸,不都是寻常麦秸,刘备看不出究竟。

之后,关羽再把那一坛上边写着【酒】的酒坛打开,此一坛,是用烈酒泡的。

此坛酒拿给刘备看,刘备从酒里把麦秸束抽出来一看,一眼分明,泡在酒里的麦秸,入酒的那一段,明显灰暗暗淡了许多,有些发白了。

刘备惊讶,“呀!还真是如此,酒当真是能除色!”刘备惊讶的看了关羽一眼。

关羽则还是摇头,“如此,虽能造出比玉还白的纸,却,还是不成?”

刘备把酒坛放下,不解问,“为何?”

“因,太慢。此秸已泡了近月,可仍未见尽白,看来得泡经年才能使麦秸尽脱其色。”关羽手指最后一个酒坛,笑着说到,“此最后一坛,大哥不妨亲启一看。”

刘备便抱过酒坛把酒坛打开,一看。

刘备惊讶了,坛中的一束麦秸,经酒浸泡的那段,完全变成了枯白的模样,一点颜色也没有了。

刘备惊讶的抬头看着关羽,“何以,有此殊别也?”

关羽一番解释。

乃是,所谓的分子动原理和萃取原理。

说分子动,就得举例,就得举一个麻绳缠树上,十年不动,长到树上了。又有,酒明明盛在坛里,为何满屋闻香。

此皆是分子运动。

虽是都是用酒精浸泡,但此坛与其他坛不同,此一坛酒,李孟羲时不时拿着酒坛在火上烧一烧,使其微热。

这段时间以来,也不知热了多少次。

简单来说,跟煮东西一个原理,红豆泡在冷水里,泡良久,水不变红。但是稍微煮一会儿,不必煮沸,不必煮熟,水便淡淡红色。

一样道理。

此所以,酒泡经年才能完全退去颜色的麦秸,为何只不到一月,就颜色苍白了。

酒精脱色能用,但耗时太长,几乎无用;只有加上所谓的分子运动之法,加热脱色,这才让此法有了些实用价值。

“待有闲暇,做一大缸,缸中装满烈酒,待纸浆经炭脱色之后,灌入酒缸之中,而后加小火,温热长久,十数日之后,可得一缸玉白纸浆。

如此,便可得如玉佳品。”

关羽说,昨日所见所有的纸,白则白矣,但都只是用炭草草脱了色而已,未用烈酒脱色,因而,色泽未至极致。

刘备已想象不出,如玉一般的好纸,该是怎样的漂亮了。

“至此,能得如玉之纸,然,还是不妥。”

刘备都麻木了,纸到了这般精工绝艺,还能好到哪里去,刘备拿眼看关羽,刘备都不想问到底还有多少秘技了。

关羽道,“造纸基材还不行。生麻造纸,纸质疏脆,不够坚韧。待春来,待万木欣荣之时,可集各类草木,用其干,用其皮,用其枝叶,尽皆试之,当能做得更为坚韧耐用之纸。”

“纵是得造纸良材,恐还是不妥。不妥在粉碎之法,徒匠人手剪刀铡,基材不够细碎,因而纸质不能极尽细腻。

羲儿说可改刀具,做一刀如三叶草状,上拦一桶,草木倒之中,使牛骡或水力牵带之,搅动刀具,刀具飞转,使草粉碎成末。”

“至于坚皮难碎之物,或可做大磨,磨之。”

“至此,基材细碎至极致,纸质也至极致。然,至此,仍有不妥。”

“用于印刷术,纸不管何等草木材质,必易吸墨晕墨,因而,印字若小,必晕染一团,不堪为用。

故,可设法改之。

改进之法,施胶,不管松胶桃胶,皆远水避水,开春可寻诸胶试之。”

“至如此,纸已足可为用,然,不妥仍有。不妥在裁剪法,匠人做纸,抄之而出,不修边幅,纸张因而毛糙不整。

可设法稍修之,不添多少工本,却可使纸张大为齐整。”

“不妥仍有,做纸之器,大小材质不一,匠人抄纸深浅亦是不一,因而,纸厚薄不一。此虽无大碍,然,工技高无止境,怎可固步不前。”

“又有,纸基乃用草木,而食草木之虫多矣,故,纸张乃为易虫噬朽坏之物。

故,可添毒防之。

问军医知,附子有烈毒,防虫甚佳。然忌其毒性,不敢轻用。

至于微毒防虫之物,还待后试。”

“另,纸一物,虽为文化之本,写记为其本要,然,纸之用,非只尽于此。纸有另用,可做甲,可为盛器,可糊窗做样,可做鲜明诸色之纸以为花黄拿之售卖。

纸之诸般用项未尽,诸般用纸,需纸材亦是大不同,此中繁杂,远未究尽。”

刘备听关羽叨叨一大堆造纸术相关技艺,刘备都听愣了。

刘备没想到,纸可以造的跟玉一般好,他没想到,造纸术可以有那么多精妙技艺,可以有那么多改进,他更没想到,纵是造出了如玉的绝品宝纸,纵是进行了眼花缭乱的无数改进之后,然——而!造纸术仍有无数不足,仍有巨大的进展之处。

刘备感觉,似乎,这造纸术的巅峰技艺,似乎看不到了。因为,工技一途,永无止境啊。

这是刘备第一次被工技所震撼,这是刘备第一次觉得,工技一途,也是道,知者无涯,工技也无涯。

刘备定定的看着关羽,刘备在想,年前回涿州,回去也没多久,筹完粮草就赶紧回来了。就不到一月时间,就回去不久,就这短短时间,这巨鹿城,到底发生了多少大事。

确实是如此,在刘备回去的期间,一切平静下来了,李孟羲恰好是有空去测试各种技术,因而一下一堆技术得见了天日。

值此重要时机,刘备回去筹粮了,张飞闲不住,带人出去打猎解闷了,只关羽留下见证了所有工技,参与了所有。

这就造成了,时隔不久再见,刘备都有些惊讶于关羽学问的增长,关羽俨然已通晓了造纸术的所有关键,所有细节,所有造纸的根本道理,连造纸术的未来关羽都知道。

关羽俨然一个彻彻底底的造纸术大师了。

毫无疑问,关羽这个造纸大师的水平,是完全够格的。

刘备接受了太多知识了,他无言沉默了许久,微皱着眉头,沉思着。

当许久许久之后,当刘备把所有从关羽这里听到的造纸工技回想了一遍,刘备神奇的发现,自己也会造纸了!他的信心来的是如此有底气,不是觉得可能学会造纸了,而是觉得完全必然已经会造纸了。

这大概便是,能知其所以然的而不是紧紧知其然的区别。

只知技术,而不能知原理,便不能够说完全了解,不能够说完全懂得,而刘备是,把造纸的底层原理,也全弄懂了。

跟一般的造纸匠人的区别是,刘备不仅是能造纸,如果想,刘备甚至都能自己改进造纸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