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与生长素(1 / 2)

加入书签

[[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与生长素

巨鹿城外,第一块田垫出来了。

田不大,一亩地左右,为垫这一亩田,从旁处上等的好田里拉了不知多少车的土。

有了第一块田,育苗工作开始了。

李孟羲印象中,曾有人把杨树枝剪成一小段一小段扦插在田里,最终杨树枝会长出叶子也会生出根茎。

这是在后世所见的育苗法,可能树枝直接扦插就能育苗,但也可能,树枝扦插的时候其实有用催生根系生长的化学药品,诸如生长素之类的。

在没有见到测试结果之前,无从判断真相,所以,假设扦插育苗需要化学药品作为辅助,那化学药品,生长素,生长素是什么玩意儿来着。

又或者,假设不知道生长素是什么玩意儿,提取呢,从植物中或许能提取到生长素。

生长素,顾名思义,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因此,可判断,植物的新芽新叶当中,生长素含量会比较多。

有一个问题,生长素,这个【素】,是什么种类的物质来的?这涉及李孟羲的知识盲区了,他生物学的不很好,化学学的也不好。

李孟羲带着满心疑问,他带着几乎为零的育苗知识,开始他浩大壮阔的植树大业了。

第一步,李孟羲令人砍回大量杨树枝回来,然后带着人把杨树枝砍成小段。

农业部官员也在陪同着忙碌,忙碌了一会儿,农业部官员走过来问,“军师,树枝要不要带个叶子?”

正埋头忙碌的李孟羲,他手里正拿着根树枝和一把剪刀,咔嚓一声刚把一截树枝剪断,树枝掉进了面前的筐里,接着他就听到了官员说的话了。

“奥……”李孟羲顿了一下,他低头看看筐里剪好的枝子,筐里的树枝有的有芽,有的光秃秃的。

李孟羲意识到一个问题,对啊,扦插要不要带芽叶啊。

大可能得带,但也可能不需要。

犹豫了下,李孟羲抬头看向农业部官员道,“最好还是带上一二小叶。”

农业部官员点了点头,回去吩咐人继续忙碌去了。

一段时间后,树枝剪好了,李孟羲带着人抬着好几大筐树枝去了城外苗地。

将所有树枝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带芽叶,一部分不带芽叶。

大约一亩的田地,分出四分,一分种芽叶木,一分种不带芽叶的木段,以此为对照。

树枝是种下去了,可培育方法又是未知。

李孟羲问众人,树枝扦插下去,该浇水还是不该浇水,若是该浇,得浇多少的水为好,众人各种说法都有,意见并不统一。

看来,还是得测试。

站在地头,李孟羲寻思了下,他想到,初中生物课本上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几个主要变量因素是,阳光,温度,水分,土壤酸碱度,氧气,肥料。

于阳光,扦插下的树枝,是需要阳光呢,还是惧怕阳光怕被晒干呢,不知,得试。

于温度,没办法控制,不管。

于水分,水分肯定不是越多越好,水太多莫说是树枝了,种子都得沤烂到地里。所以,该测试一个最合适的水分。且,对于不同植物,所需含水量或许是不同的,故要有不同测试。

于土壤酸碱度,这一因素不好控制,若造碱性的土倒简单,撒草木灰就行,可要造酸性的土,难以找到酸性物质。军中可找到的酸性物质,只有醋,用醋来改善土质,太过浪费。

还有,氧气。植物根系需要氧气,所以,土壤越疏松越好。李孟羲看了看面前的苗地,面前的苗地因为是从别处挖的土垫成的,土质很干净,其中的草根石块之类的杂物全都捡出去了,这因此,苗地的土堆的非常紧实。

当场,李孟羲向农业部下达了新的命令,他要农业部的人找到能高效制造出蓬松土壤的方法。

跟在一旁的农业部官员都不需回去跟人商量,他当场说到,可用牛粪充田,牛粪肥了田之后,土壤会变得非常蓬松。

竟是这样,李孟羲点头。

与此同时,李孟羲也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用蚯蚓松土,他命人去找蚯蚓,找到蚯蚓拿回来全部扔到苗地里。

想到蚯蚓这玩意儿虽然遍地都是,可挖起来并不容易,鉴于蚯蚓是极好用的松土利器,植树又是个庞大产业,需要大量蚯蚓,若全部所需都靠人力来挖掘寻找,效率太低。

所以,养蚯蚓呢?

回想起生物课本上的内容,蚯蚓喜欢潮湿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潮湿好解决,找个不见光的树林就行,或者,在地上堆上柴草,有柴草遮挡,下面肯定不见光日。腐殖质也好解决,将落叶收集起来埋到土下,稍微通点风,时常泼点水,使落叶自然腐烂。如此,三两年时间,大量腐土可造成。

还有,蚯蚓有倍增之法,一根蚯蚓当中一刀两断,会变成两根蚯蚓,人工加速这个过程,将蚯蚓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八变十六,数目累增,殊为可观。

单纯种田不需要特意培育腐土,也不需要特意养蚯蚓,但植树是高价值产业,有必要极尽工力。

后几日,李孟羲加派了更多的人手去挖土填地,后续垫成了好多亩苗田,但李孟羲一次也没再去扦插种植。

方苗田达到十亩之时,李孟羲再次带着人来了。

第一亩,一分为二,左半边扦插的几百枝条全部用厚重的黑布遮掩其上,以遮蔽日光,右半边,所有枝条露天放着。另,特找来了规格一致的陶碗,嘱咐负责浇水的人,不管左边右边,对所有枝条浇水之时,都得是一碗水,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是为了测试日光对扦插的影响。

第二亩,一分为四,四分之一亩,半日一浇水,四分之一亩,一日一浇,再两日一浇,四日一浇。这一亩田,测试水分对扦插的影响。

第三亩,一分为二,左边半亩田撒了许多草木灰,右边半亩不撒。此为测试土壤酸碱度对扦插的影响。

但第四亩,这一亩地是特意去找了土壤松软的地里挖了土垫了田,左边半亩如常,但右边半亩地用石滚来回压了好多次,土压的非常瓷实。这一亩,是为了测试氧气对扦插的影响。

所有对杨树的测试场地布置完了,剩下的几亩地,李孟羲用来测试百木,既,把能找到的所有木种,不管是桑树还是枣树还是槐树还是榆树,把所有的树种的树枝取来剪成段扦插下去,以找出到底哪些树种可以扦插育苗,哪些树种不可扦插。

这一步完成之后,李孟羲开启第二步测试。

依李孟羲有限的见识和有限的知识,他觉得生长素或会影响扦插成活的成功率。他又知,植物嫩叶当中富含生长素,遂命人四处去寻找植物嫩芽嫩叶。

考虑到要排除额外干扰,芽叶全用杨树芽叶,鬼知道松树芽叶中提取的生长素跟杨树芽叶的生长素会有什么不同。

大量人手出动,杨树叶芽一把一把的送到了城主府。

不停积少成多之后,芽叶积了满满的一筐。

看差不多了,李孟羲开始对生长素的提取工作。

生长素是什么物质,是什么玩意儿,不晓得。

但,管他是什么物质,他必然要么溶于酸,要么溶于碱,要么溶于酒精,要么溶于油脂等等。

先将芽叶分成多份,每份二十斤,然后,将芽叶拿石臼给尽可能捣碎成糊糊,使其充分破碎。

忙完了这一步,支起几个大瓮,一瓮加清水,一瓮加油脂,一瓮加白醋,一瓮加烈酒,一瓮加石灰水。

因不知生长素这玩意儿经不经得起高温,会不会在高温下变性,所有就没有加热,而是拿着木棍在瓮里不停搅动,使芽叶中的物质尽可能充分溶解。

良久之后,用麻布过滤掉杂质,再用厚实的麻纸再精确过滤。

得到了芽叶与清水、油脂、白醋、烈酒、石灰水溶液的混合溶液。

下一步,该是蒸发浓缩了,之前所研发出的热风蒸发法派上了用场。用鼓风皮橐把风呼呼的往瓮里吹去,经过漫长的过程,用了将近一个白日,才勉强将溶液蒸法的差不多。

所有溶液,水,白醋,烈酒,石灰水,都差不多蒸发结束了,唯独油脂吹了一天不见少多少。

油脂的常温蒸发法难题一直未能解决,这个未解决的问题再一次造成了麻烦。

当所有溶液浓缩完之后,准备下大量长短粗细都很接近的杨树枝段,将杨树枝泡在各种溶液中浸泡过一夜。

翌日,李孟羲带着浸泡过的树枝去了苗地里,把所有树枝种下。

剩下的,便剩等待了。

李孟羲有些耐不住性子,树枝才刚种下,他就一天忍不住跑过去看几十次。

到了地头,拔起一根看看,一看根还没长出来,他又给塞回去让它继续长。

在李孟羲焦灼的等待中,日子一天天过去,另一边,去中山祭祖的刘关张一行,他们去中山之前,先回了涿州。

一乡村之中,一小小茅草屋学堂当中,堂中有矮几,一形容烁立的头戴葛巾的中年人一本端正的跪坐在几后,他一句句教孩子们背诵经典,学堂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也是一本端正的跪在破草席上,仰头晃脑的跟着背读,书声琅琅。

学堂外突有嘈杂人声,中年人目露不悦,转头看去。

——

“学生刘备,见过老师。”

来人是刘备刘玄德,他见到卢植,当场叩拜施礼,其身后,关张二人也依礼如此。

见到是刘备,卢植甚是惊讶。

卢植散了学堂中的学生,引刘备回到家里,师徒两个许久不见,少不了一番寒暄,寒暄过后,刘备说起,“之前学生去了洛阳,本想请陛下免了老师牢狱,却未想,老师早起为人搭救,已回乡了。回了就好,没事就好!”刘备庆幸。

提起朝中事,卢植就是叹气。

谈到深处,自言受够了朝中的破事,已心灰意冷,卢植自言,准备就此在乡间教书育人,不再去趟朝廷的浑水了。

看恩师意志消沉,刘备不忍,他劝道,“老师啊,学生今被朝廷封为镇东将军,巨鹿郡守,学生已将要行治一地,可备愚钝,恐力所不能及。此来,正欲请老师前往巨鹿,备也好日日聆听老师教诲。”

“唉。老师何必意冷消沉啊。

朝廷脏污,朝廷归朝廷,朝廷脏污,巨鹿为学生治下,备斗敢夸口,巨鹿万象皆新,绝无丝毫脏污。老师若去,必能大展抱负。

老师啊,朝廷是朝廷,洛阳是洛阳,巨鹿时巨鹿,天下是天下,百姓是百姓。何必因一弃全?

某闻,儒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就因朝廷昏昏,就要弃了天下弃了生民,此,对吗?”

卢植怔怔的看着刘备,他心中震撼不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卢植自念了一遍,他神色欣慰的看着刘备,点头,“有此四言,玄德啊,你胜为师多矣。”

刘备忙道,“不敢!这非是学生之言,乃是我家军师所讲。”

刘备提起军师,卢植立刻想起一个小朋友来,“哎?孟羲小友何在,为何不见?”卢植拿眼寻找。

刘备道,“巨鹿诸事繁忙,羲儿他脱不开身,他留在巨鹿,未曾同行。”

看卢植对军师非常喜欢的样子,刘备趁机劝说,他笑道,“老师,羲儿他也常谈起你,老师去了巨鹿,羲儿肯定天天找你求问学问,估计老师可有的忙了!”

卢植犹豫了下,他看向刘备,迟疑,“村里娃娃们……”

“一并带走,巨鹿也有学堂。娃娃们去了,吃喝巨鹿全管了。”刘备大气的说道。

卢植所有的顾虑都被打消了,他决定跟刘备去巨鹿了。

卢植清高气傲,不是刘备一个小辈所那么容易劝动的。

可,刘备已不是以前的刘备,刘备现在口才好的不得了,这全是磨练出来的。

军中有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军师,刘备与之不知争辩多少次,每一次都没赢,每一次都被驳斥的哑口无言。这虽然是刘备单方面的落败,但被虐的次数多了,刘备的辩论能力也得到了巨大提高。

早前,在刘备从洛阳回来的时候,听完刘备在洛阳所做种种,刘备一腔热血奋不顾身的付出却换来了一盆冷水,他家小军师乐坏了。

当时,小军师所劝,“巨鹿,虽是天下一隅,可洛阳,不也不过是天下一隅。”就是这么一句话,当场让刘备沉默。

今日见卢植,刘备所言之【洛阳是洛阳,巨鹿是巨鹿,朝廷是朝廷,百姓是百姓】,这句话的逻辑,跟军师当日所说的一模一样。

刘备曾被这句话劝到沉默,挪来一用,换了卢植无言以对。

可能,真正让卢植决议再次出山的,是刘备所说的横渠四局吧,对卢植这样一个刚正不阿胸怀抱负的大儒,横渠四句正中其怀。

翌日,刘备带着卢植还有一群小师弟(村子里的小朋友),还带着好多小孩子的家人,一起出发了。

刘备是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才把村民说动带着小孩儿拖家带口的去巨鹿的。

旁人不知巨鹿详细,刘备可是知晓的很清楚。

巨鹿有繁荣百业,不管是造纸还是其他,有足够的生计。

还有,造纸术,巨鹿的纸现在已多到得专门建仓库来储藏的程度,刘备曾在卢植手下读过书,刘备虽是不明说,但他心里觉得,巨鹿的学堂,巨鹿的教书育人,可比老师教的要好上太多。

行程不变,依然是去中山祭祖,刘备从涿州离开,向中山去了。

刘备最终目的地是中山,中山近,而涿州远,从路程上来看,明显是先到中山再到涿州,这不仅顺路也省时间。

刘备之所以先远后近,礼也。

这就好比逢年过节的时候走亲戚一样,假设说长辈跟同辈亲戚在同一条路上,同辈亲戚离得近,长辈离得远,那按礼节,就是背点路程就是费点事也得先到长辈那里,折回来再去同伴那里。

刘备于祭祖之前,先拜访老师,把尊师重道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刘备一行朝常山的路上,这一回,是卢植第二次跟刘备的军队混迹在一起,上回已是去年了。上回是讨黄巾途中,卢植因为没有贿赂左丰被装在囚车里,恰被刘备碰上,卢植因此在刘备军中待了几日。

上一回,卢植是阶下囚,是刘备军中的客人,这一回,卢植是刘备军自己人了,前后相比,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卢植对行军途中诸事好奇的很,卢植熟于兵略,行军打仗他不陌生,但刘备军好玩儿的事有点多。

卢植跟张飞扛着渔船去捕过鱼,跟着张飞去熏过兔子,还跟着张飞一起去在傍晚的树林便拉了网,一夜过去,一夜网了一百多只鸟。为什么全是张飞,盖张飞这家伙贪玩儿。

行军本是苦差事,可于刘备军中,野味日日都有。

卢植还见,刘备去祭祖带着的兵马不多,但旗帜很多,士卒们几乎人手一杆旗帜。

卢植询问,刘备则答,是为多立旗帜,少立刀枪,此去祭祖,庄重该有,但不该抖露威风。卢植点头。

卢植还见,刘备兵马虽不多,但携带的军资不少,箭支带了有满满两车。不用问,这是为了备敌。

还有,卢植见刘备军中带了数量不少的各类工具,且每日扎营之后,军中至少派出一半人力去附近砍伐树木收集柴草,甚至是不明所以的糊了窑捡了石头去烧石灰。

可,忙了半天,第二日启程,捡的柴火跟烧的石灰却都不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